一直到孝公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巴蜀四國——蜀、巴,充,苴內戰,巴國吞併了充國,而後蜀國滅掉了巴國,對著最後的苴國虎視眈眈。

苴國不願意坐以待斃,卻又無力獨自抗衡蜀國,最後做出了一個愚蠢,但同時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引入外援。

可以這麼說,古今中外所有相關的歷史教訓都在教導我們,這麼做的人沒有好下場,但是沒有辦法,橫豎都是死,搏一搏總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苴國就向當時國力正盛,但是恰逢山東諸國合縱抗秦,西方義渠作亂倒攻,兩面遭受夾擊,急需破局的秦國。

在司馬錯的力勸之下,惠文王決意攻佔巴蜀之地來緩解局面。

在苴國的刻意放行之下,秦國大軍得以安然無恙的透過石牛道,直奔川蜀第一道關隘,葭萌關而去。

這是一道險關,不遜於崢嶸而崔嵬的劍閣,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過秦蜀實力本就懸殊,秦軍因為苴國的放行也沒有在行軍過程中損失太多戰力,再加上蜀國偏安一隅多年,對中原強國的軍隊實力認知不足,蜀王妄自尊大,軍備上也是完全被碾壓的程度,幾方面疊加之下,蜀軍不出意料的一敗塗地,丟掉了葭萌關。

同時,蜀軍也因為此次大敗而損傷慘重,無力再度聚集起足以抵擋秦軍的兵力,被秦國輕而易舉的席掃整個川蜀。

蜀國國滅之後,秦軍自然調轉矛頭,轉過來就把苴國一併吞掉了,徹底佔領了遊離在中原之外上千年的巴蜀地區。

在這個冷兵器戰爭的時代,糧食就是一切,而攻佔巴蜀讓秦國獲得了漢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兩塊極為重要的產糧地。

秦國之所以能抗衡山東諸國,最根本的物質基礎就在於佔據著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而漢中平原加上成都平原,就等於是半個‘八百里秦川’,也就是說相當於秦國的基礎國力上限直接因此增幅了五成。

當然,這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不能如此簡單直白的計算,但也足以反映出巴蜀之地對秦國重要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蜀地年年叛亂,秦國也只能不厭其煩的一次次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平叛。

而在古尋和章邯出發趕往川蜀的這個時間點,蜀郡正好就發生著叛亂。

雖然規模算不上大,依靠蜀郡駐軍就足以輕鬆鎮壓,嬴政還是藉機抽調了一支部隊派往了蜀中。

路途上,章邯忍不住朝古尋問道,“國師,咱們為什麼走的這麼慢?”

古尋帶著他,宛如郊遊一般的操使著馬兒漫步在道路上,速度……估計還沒他下馬掄腿快。

個把時辰過去了,根本就沒走出幾里地遠,他要是找個高處眺望一下,說不定還能看見咸陽的某些宮牆。

古尋扭臉斜眼瞥了他一下,怪聲怪氣的問道,“怎麼,你很著急?”

“呃……不是,末將只是擔心會誤了國師的要事。”章邯讓這話噎了一下,低下頭小心翼翼的解釋道。

“不急就別難麼多事,我走的慢自然有我的道理。”古尋一抖韁繩,敷衍回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