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抓拿王倫(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江見吳用不但獲得眾人的稱讚,還得到趙大人的青睞。
心裡既替吳用高興,又為自己慧眼識人感到自豪。
同時,內心深處,也有一種失落的感覺。
退到一邊的王倫,沒有想到吳用的第二首詩,竟然比第一首更引起轟動。
自己本來想借刁難吳用,讓對方出醜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威望。
沒想到弄巧成拙。
這一下,不但沒有讓對方出醜,相反的,更成全了對方,讓他一日成名。
出醜的,反而是自己。
眼前這個衣著陳舊,貌不驚人的教書匠,從今日起,就將名揚四海。
甚至步入官場,從此官運亨通。
很有可能,還會成為自己的父母官。
想到這裡,本就心胸狹隘的王倫,腦洞一陣發熱。
禁不住胸中那口惡氣,突然提筆,在紙上寫下黃巢的那首《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寫完後,王倫還不解氣,竟然又大聲朗誦起來。
北宋不想現代,資訊傳播快,前一天發生的事情,第二天滿城皆知。
北宋時期,因為奉行宋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的祖訓,文人地位提高,讀書之風盛行。
一時湧現出諸多文人雅士,創作了許多流傳後世的經典詩詞。
但因為古代資訊匱乏,對前朝名人的作品,都是靠從前人留下來的手抄本中獲得,數量很少。
黃巢的《不第後賦菊》,雖然得以流傳後世,但因為黃巢是叛軍首領,在唐、宋時期,他的詩是被禁止流傳。
抄寫、朗誦叛軍首領詩詞者,視同謀反,按律當被處斬。
所以,黃巢的詩,雖然在現代很著名,但在北宋時期,因為被禁止流傳,卻是少有人知道。
所以,王倫一朗誦,眾人先是一怔,隨即,許多不明真相的人,便大聲叫好。
但從現代穿越過來的吳用,心裡卻很清楚。
雖然同樣是文抄公,可吳用抄的是後世之人的大作,在北宋,永遠不用擔心會被人穿幫。
王倫則不同,他不但是抄襲前人的作品,容易穿幫,被人發現,還一時大腦發熱,抄襲唐朝叛軍首領的反詩。
這簡直就是在作死。
此刻,在座之人,皆都聽出,此詩內含殺氣。
有幾位年齡較大者,隱隱約約感覺,此詩頗有一股造反者氣勢,似曾相識。
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吳用看了下趙仲,發現對方正皺著眉頭。
低頭沉思。以趙仲的才華和見識,本應知道這是黃巢的反詩。
但因為此詩在前朝時,就已被禁讀。
趙仲雖然以前有看過,但身為皇家子弟,從小受到的都是正統的教育,嚴格遵循祖宗戒律,不去看不當看之書。
所以,聽到王倫的朗誦後,雖然感覺耳熟,但一時卻又想不起來,是在哪裡看過?
但大腦中卻明顯感覺出,這詩裡面,透射出一股濃濃的殺氣,明顯帶著反骨。
吳用見狀,走近王倫,小聲道:“這是黃巢的反詩,你想被殺頭?”
王倫渾身一顫,大腦轟的一下,差點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