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默以碩士身份獲得阿貝爾獎,眾教授不但沒有因此看低阿貝爾獎,反而佩服頒獎委員會的勇氣,這在當時也成為了一件美談。

李默被一些人譽為科學界最有潛力的天才新星,比起一些知名教授,發表的論文並不多,但每篇論文都在此後被證明極具學術價值。

他已經在數學和天文繫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現在又“跨界”物理學界了?

想到了這裡,弗裡德對於這篇論文的態度謹慎起來,這樣一位天才新星自然不會犯民科的錯誤。

他輕輕點開論文。

“兩種元素的原子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原子尺度上相互融合,這種融合會讓生成物表達出新的特性,但並不會改變原有原子的屬性。”

在論文的開篇,作者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原子尺度上相互融合。弗裡德知道在物理學中,原子在內部的作用力下,它們之間是不會存在融合概念的。

對於未知,所有的科學家都會心懷敬畏之心,弗裡德也是一樣,他強忍著心中的疑惑接著看了下去。

在此後的論文中,作者用很大的篇幅,透過數學模型證明了這種融合的存在。弗裡德雖然不是專業的數學教授,但在學術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每一位物理學家都是業餘的數學家。

隨著現代物理學越來越抽象,原本的經典物理已經慢慢退出了舞臺,現在的物理學家必須擁有能用數學抽象描述物理過程的能力,所以他的數學功底並不弱於任何科班出身的數學家

“嗯,這個模型看起來沒有邏輯錯誤。”弗裡德不自覺的拿起紙筆把模型在草稿上演習了一遍。

“這個轉換用的也很好,有點LIMO轉換理論的味道。”這時他才想起LIMO轉換理論正是這位大佬的作品。

“等等...這是什麼?”弗裡德皺著眉頭看著論文中的方程式,這個方程式中看不出任何數學上錯誤,但他卻很難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

“....這個也看不懂。”

“嗯....看不懂....”

隨著論文中數學邏輯的展開,弗裡德發現自己現在正處於當年剛讀大學,他的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一篇當時最高階的數學論文時的場景。

論文中的數字和符號他都認識,但是放在論文中,他卻不認識了。

“難道現代數學已經發展到了這麼高深的地步了嗎?”

弗裡德已經放棄了論文的,開始深深的懷疑起自己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