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文中,李默提出了兩種元素的原子,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原子尺度上,相互融合的理論。這種融合會讓生成物表達出新的特性,但並不會改變原有原子的屬性。

再次仔細的檢查了一遍論文,李默深深的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篇論文對於學術界意味著什麼。

現在國際學術界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許多人在評價一種新理論時,會首先注意到它的提出者。如果理論的提出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教授,這種理論就會很快被學界接受。反而如果它的提出人是一位默默無名的普通學者,那些學者們會紛紛戴上有色眼鏡,吹毛求疵。

而李默雖然不是學界“新人”,但離德高望重的階段還很遠,所以他已經做好了被人“狂噴”的準備,特別是這種“標新立異”的理論還隱約散發出民科的味道。

他曾在上投稿過論文,身為主編的弗裡德主動用私人郵箱給他發來了祝賀郵件,並建議以後有論文需要發表,可以直接透過私人郵箱聯絡他。這也是學術雜誌社對待知名教授的常見做法,一方面方便論文順利過審,另一方面可有優先獲得論文的刊登權。

李默開啟郵箱翻出雜誌主編弗裡德的私人郵箱,把論文貼上在附件內,輕輕點選傳送。然後倚靠在椅子上,長吁了一口氣,為了科學真理,他願意面對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

英國倫敦Nature雜誌社

主編弗裡德把溼漉漉的雨傘收了起來,小心的掛在架子上。

“這該死的天氣,真羨慕在太平洋上度假的斯瑞德。”他不停的抱怨倫敦的天氣,當然每一位倫敦人都會抱怨多雨的天氣。

喝了一口助理端上的手工咖啡,濃郁的香氣驅走了身上的寒意,他的心情才算好了一些。

“看一看今天又有什麼新論文?”弗裡德首先開啟了自己的私人郵箱,雜誌作為世界上自然科學領域的頂級雜誌,自然深受學術界的追捧,每天在雜誌的官方電子郵箱內都會收到無數心懷夢想科研人的投稿。但這些投稿五花八門,甚至有的還錯誤百出。

弗裡德作為主編並不需要審閱這些論文,因為他的私人郵箱內時長會收到一些知名教授的論文。相比之下這種論文的質量就高很多。

雖然雜誌社並不提倡這種“藏私”的行為,但對於這種能帶來優質論文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弗裡德看著郵箱內的論文,神情一怔,下意識的看了一下投稿人,來自M國大的教授。

“又一個跟風的。”他搖了搖頭,直接點掉了這篇論文。自從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證明單核細胞與結節症有關後,醫學界掀起了一股單細胞熱,各種單核細胞論文紛紛出爐。但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是英雄,第二個吃螃蟹的只能是狗熊。對於這種跟風論文向來不屑一顧。

,投稿人:普林斯頓的萊斯特教授。

“有點意思。”弗裡德點開論文,30分鐘後他為自己剛才的草率感到後悔,這篇論文完全由拼湊的資料堆砌而成,並沒有提出任何新的理論。作為一家頂級雜誌社,是不會讓這種沒有任何新意的論文刊登在自己的雜誌上的。

投稿人:燕京大學李默教授。

原子融合?看到這個驚世核俗的標題時,弗裡德覺得自己的眼球馬上就要爆掉了。原子可以融合嗎?弗裡德本身就是一位物理學教授,對於這種物質最基礎的構成自然熟悉不過。一種原子只能在特殊的環境下,如類似恆星內部的超高溫高壓下,才會發生聚變,聚變成另一種原子。或者一些放射性元素由於活潑的原子屬性,裂變成另一種原子。

但這位來自燕京大學的李默教授卻在論文中用了“融合”這個詞語,弗裡德好像看到了一篇民科論文。

“李默?”弗裡德對於這位作者好像有些印象,他仔細想了一下,李默不就是那位獲得阿貝爾獎的華國碩士嗎?怎麼變成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