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碳原子空心球?

李默盯著紙張上的資料模型,這種明顯違反物理法則的結構真的能在常溫常壓下存在嗎?

就像元素週期表一樣,它是根據原子核內正電的數量來排列元素的。按照推測,只要原子核內的正電無限多,就可以排列出無限的新元素,但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發現了118種可以存在的元素,因為隨著原子核內正電的增多,元素自身會變得不穩定,甚至有的元素只有在對撞機記憶體在毫秒的時間。

物質的排列結構也是類似,碳元素的成鍵數目上雖然比其它原子佔有優勢,但要構成12碳原子空心球,至少需要24根單鍵。

化學家們已經得出了共識,元素的單鍵最多為6根,一旦超過了這個數目,核內電子就會在斥力的作用下發生坍塌,導致物質的不穩定。

可現在事實就擺在眼前,這種外星廢棄電池內的主要物質就是這種12碳原子空心球。

存在即合理,這是一句哲學上的名言。它的意思是無論一件事物或者事情聽起來如何荒謬,只要它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擁有存在的理由。

李默要做的就是尋找出它存在的理由。

現在的他覺得自己就像是盲人摸象一般,只能窺視事物的一角卻無法看到事物的全域性。

“鋰離子?”李默想到了當時化驗時,墨綠色的物質內還存在少量的鋰離子。原本他以為這裡的鋰離子是作為儲存電流的存在,現在看來他是想錯了。

於是有了新想法的他,決定把鋰離子的資料重新加入到資料模型中。

李默從揹包中拿出一罐“精力咖啡”,一飲而盡。喝了這多次,他依然喜歡不了這種味道。

“閉關!”

“謝絕一切來訪!”

微信通知夏晴。

......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

日出日落

時間來到了第五天,李默看著桌子上堆滿的草紙,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他終於把新的資料模型完成了。

在模型中,12碳原子空心球和鋰離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結構。這是原子尺度上的融合。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鋰離子用自己的單鍵把碳原子束縛了起來,同時它的電子平衡了碳原子電子的斥力,並且碳原子的原子核和相鄰的鋰離子原子核之間出現了一種神奇的電場。這種微觀尺度的電場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它們構成的新物質才會如此的穩定。

這在數學上完全成立,沒有絲毫的邏輯錯誤。

“完美!”

李默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