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無為,臣下有為!”

秦王趙政暗自品味揣摩。

這八個文字,正是《呂氏春秋》中的治理思想之一。

可這樣的思想,在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的國家君王親自嘗試過,然後因此被臣子逐漸徹底架空了所有的權利。

一國之君王,淪為傀儡。

“可寡人……不願君王無為啊……!”

秦王趙政暗自長嘆一聲。

受到《呂氏春秋》的內容刺激影響,他便下定決心,此後整個國家的所有事情,他都想要一人掌控處理。

唯恐再度出現第二個文信候呂不韋。

也正是因為《呂氏春秋》一書,早在其編著的開始階段,秦王趙政便敏銳意識到了一些東西。

隨之做出了很多的暗中佈局。

長信侯嫪毐的快速提升,絕非秦國太后趙姬一力央求他那麼簡單,也絕非輔助他平定長安君趙成嬌叛亂之功績那麼容易。

而是多方面的因素,互相綜合為之。

秦王趙政因此默許,有意識在額外提升長信侯嫪毐的權利與地位,暗中推波助瀾。

促使其成為與文信候呂不韋互相抗衡的勢力團體。

君王御下之道,在於平衡。

這一點,秦王趙政玩的非常熟練。

十多歲年紀輕輕,沒有多少權利,卻促成了文信候呂不韋與長信侯嫪毐兩大勢力團體互相對抗的平衡局面。

自己給自己製造出一個喘息發育時間。

一座大山雖輕,卻死死鎮壓而下,無法活動。

兩座大山雖重,卻因互相制衡對抗,而讓被鎮壓者有了掙扎而出的機會與希望。

從這方面而言。

嫪毐此人的出現,反而變相幫助到了秦王趙政奪回王權。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秦王趙政暗自喃呢,眼眸深邃而平靜:“文信候呂不韋,長信侯嫪毐,寡人都想要除去!”

“只是現如今……還缺少一個合適的機會……。”

靜靜思量了一會兒。

秦王趙政便下定決心,沒有機會,那就自己主動製造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