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捲土重來
章節報錯
要不是背後大老闆的力保,王珂可能已經離開YQ了。
不過,董事局的老人們沒想到,這個年輕的女人生命力有多頑強。差點被趕出YQ的王珂,非但不夾起尾巴低調做人,竟然在公司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提議要高價買進幾十部海外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版權,並且要求在短期內對使用者免費開放,這個決議差點氣瘋了董事局的老人。
當時的網路平臺沒有嚴格的監管體制。各大影片網站為了能在少花錢的情況下拉攏更多的使用者,於是開始播放各種盜版的熱門劇集和綜藝,一時之間市面上盜版現象氾濫成災。所以,如果YQ和別人播的內容一樣,並且免費播發,那要如何實現盈利?
換個角度說,如果YQ買的戲和別人不一樣,那風險更大了,因為怎麼能保證高價買來版權的戲能熱播?
這是件很考驗購買者眼光的事。
董事們甚至還質疑王珂,是不是因為想要將功補過所以才這麼急著要推進這個專案,是衝動行為。
眼看著董事局不透過這個提議,王珂急壞了,無奈之下,她只能在董事局立下軍令狀:買完版權後如果沒辦法使得使用者數量達到某個數字,她就主動離開YQ。
事實證明,王珂的決斷是正確的。在電視臺做內容出身的她眼光很獨道:有些戲才剛立項,她就馬上飛去和對方團隊簽訂買獨家版權的合同。火眼金睛的她,買回來的戲都叫座又叫好,最終順利達到了目標使用者數量。
與此同時,在後來發生的版權大戰中,YQ非但沒有被殃及,甚至在別家平臺被使用者看笑話的時候,YQ因為誠信經營的企業形象挽回了一大波使用者,美譽連連。
不過,王珂很快發現,靠大量買入版權也不是長久之計,在版權監管愈發收緊的狀況下,影視劇的版權價格水漲船高,出現了溢價的情況。
有資本支援的公司開始和小公司打起了版權價格戰,拼命地燒錢,就看誰能笑到最後。但是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分銷、廣告等收入並不能覆蓋版權成本,再加上其它的運營費用,所有影片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
此時的影片網站洶湧澎湃的競爭之下,帶來的是媒體競爭格局、內容製播行業暗流洶湧的變革。
就在這個時候,王珂開始將目光鎖定在了自制劇市場:既然買版權很貴,那我為什麼不自己拍。也就是這樣,王珂開始在自制電視劇市場耕耘。
這一次,幸運之神再一次光顧了王珂。早起步,高投入,YQ在自制劇市場上所向披靡,這幾年市面上最熱門的自制劇中有一半YQ的身影。
因為YQ開創先河,自制劇市場這幾年也變得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