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若有所思的時候,王珂打來的電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王珂如今是我的新上司,對於這個新上司,我做了一些功課。

其實這些功課也不難做,網上一搜就有不少關於她的新聞,這些新聞喜歡用一個詞來形容王珂:“美女老闆”。

王珂長得確實很美,今年四十歲的她,不只有臉蛋的美麗,她身上還有一份歲月沉澱的韻味。

王珂畢業於國外名牌高校,聽說年輕時候的她吸引了京城不少名公子的狂熱追求,當然,追求的動力不只來自於王珂漂亮的臉蛋,更多還來自於她的父親王明昌。

王明昌是電器製造企業——智作的創始人,是國內知名的實業家。有句話說,每個中國人的家裡都至少有一件“智作”生產的電器,大到空調、電視、電腦、洗衣機,小到電話、電飯煲、電風扇......這麼說有點誇張,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王明昌的電器帝國做得有多大。

四年前,王明昌退居二線,並引入了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

不過退居後的王明昌並沒能如願以償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最近智作的新聞鋪天蓋地。

電視、報紙、新媒體公眾號到處都是智作的新聞:王明昌和舊搭檔爭權。

原來,以前創業時期的老搭檔聯合了一家外資企業,入主智作的第一股東,極大地削弱了智作本身的信用等級和融資能力。

這逼得王明昌必須重出江湖,為股權的事四處奔走。

王明昌的兒子王恆就是在這個節骨眼被父親叫回國幫忙的。

王家的教育是自由開放。哪怕家裡有這麼大的產業,王明昌也沒有強迫王珂和王恆兩個孩子在他的公司工作,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準備退休時,請了職業經理人來接管公司的原因。

王恆在國外高校法律專業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國外著名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後來和王恆熟識了之後,王恆告訴我說,在國外讀書的那幾年,除了學費,他沒有再問家裡要過一分錢,周圍的同學更不知道,原來和他們一起在餐廳打工的中國留學生王恆家境有多優渥。

大姐王珂同樣也很獨立,雖然從小就是天之嬌女,但認識她的人都說,她的血液裡流淌著爸爸王明昌這一代改革開放初期實業家敢拼敢闖的勁頭。

畢業後的王珂沒有走爸爸的道路。早年間她在電視臺一路紅燈快速晉升,成為開臺最年輕的高層。後來在朋友的邀請下,加入了YQ影片平臺,成為YQ的副總裁。因為她的加入,YQ積累下了大量的使用者,早幾年做得風生水起,風光無二。

原始使用者數量巨大,本是值得開心的事,但就在這時,王珂遇到了瓶頸:累積了這麼高的流量要如何變現?如何盈利?不盈利,YQ接下來就沒辦法繼續擴張。左思右想,影片網站除了貼片廣告,沒有天然的變現方法。

迫於來自董事局盈利的壓力,王珂地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她將使用者流量販賣給了幾家巨頭網際網路公司。從那時起,各種頁遊、軟體類廣告開始以捆綁的方式出現在YQ使用者的電腦上,一時,使用者投訴量大幅增加,YQ的使用滿意度迅速下滑,流失了大量的使用者。

此前,國家的版權管理主要是針對音像製品,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正式出臺了相關條例來限制網際網路平臺。

混戰中崛起的影片平臺DE則瞄準了時機,適時出手,來勢洶洶。DE的靠山是一家網際網路巨頭,資金充足。早期他們提出了無捆版,綠色上網的理念,完全免費地讓使用者使用它們的影片平臺,這種營銷方式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但在那個特殊時期成功讓DE擠進了市場,並一步步發展成為行業龍頭。

反觀YQ則陷入了被動,元氣大傷,市場份額從原來6成降低到1.8,在這場影片平臺生存大戰中苟延殘喘著。要不是YQ背後的投資人實力雄厚,想必也早就像其它小的影片平臺一樣被合併,或者直接關門了。

這件事,使得王珂在公司的地位一落千丈。董事局的老人們本就不滿意這個年輕的女人平時說一不二,不講情面的作風,這下王珂更是被抓到了把柄,老人們聯合起來要把她踢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