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昭陵鎮國運(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後李雍和便沒有再多說什麼,同李景涼比起來他更加懂得審時度勢。
李湯雙手負後繼續說道:“當年濟民你之所以能夠在虎牢關那幾場大仗中以少勝多,就是因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李湯緩緩轉身,看向隻字不語的李濟民,寬慰道:“當然朕這般說並非是想抹掉你的戰功,只是想告訴你當年你在虎牢關只是佔據了人和地利,至於這天時,皆是因為天霜山出手在背後運作。”
“所以毫不避諱地說,我大梁之所以能夠從一隅之地以以蟒吞龍之勢君臨天下,憑藉的就是天霜山的支援。”
聽聞這話,李濟民的臉色有些許的難看。
雖然早知道這是個事實,但當這番話從父皇口中說出時李濟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這算不算是一舉就否定了在國戰中戰死將士們的功勳?
“父皇今日為何要對我們說起這些?”李雍和不解問道。
“因為接下來朕要說的依舊與天霜山有關。”
李湯意味深長地看了李雍和一眼,後者與他對視一線後迅速低下頭去。
“在攻破大隋的帝凰城後,這也就意味著大隋的國祚被我們斬斷,大梁成為了天下正統。”李湯彷彿回憶起當年舊事,滄桑說道:“隨著大隋最後一位皇帝自焚宮中,大隋也正式被湮沒在歲月的鐵蹄之下,但你們知不知道大隋那殘存的國運卻始終沒有融入我大梁的國柱當中。”
說到這李湯的神情變得冷峻森嚴,他沉聲說道:“這意味著什麼我想你們心裡應該很清楚。”
李雍和與李濟民聞言心中大駭,既然大隋國運未消,那也就表示依舊有身負大隋皇室血脈之人存活於世。
但這怎麼可能?當年那場大火可不只是將昭陽宮焚燬殆盡,幾乎半座帝凰城都給昭陽宮陪葬,滔天火勢焚天煮雲,哪怕距離帝凰城十數里也能夠看清漫天的火光。
“這些年來我一直讓欽天監追查此事,但欽天監耗盡心力卻始終找不到那名前朝餘孽。”李湯沉聲說道:“鎮壓在這裡的大隋國運一日不消,我心就一日難平。
李雍和剛想出聲,猛然間意識到了,旋即低頭看了眼地面,然後抬首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湯,怔怔問道:“父皇,你剛才說鎮壓在昭陵山的是大隋的國運?”
李湯看著面露詫異之色的李雍和,點點頭。
“這怎麼可能?”李濟民眼眸中同樣流露出驚愕神色,痴痴呢喃道。
在他的認知當中國運一直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存在,怎麼可能會被山嶺鎮壓,而且還是被鎮壓了十數年之久?!
“沒有什麼不可能。”李湯嗓音威嚴地說道:“當年看似是兩軍交戰,但其實歸根結底比拼的還是兩國的國運,而當年來自天霜山的仙師就是讓那虛無縹緲的國運顯化成形。”
藏匿在角落中的隋便在聽到李湯那些開誠佈公之言後同樣處於震驚之中,他沒想到這昭陵山中鎮壓著的竟然是大隋的國運,難怪自己來到這後會心生異樣,如此一來便能夠說得通了。
但隋便很快就眉頭緊鎖,楊老先生知不知曉此事,若是他知曉,又為何從未對自己提起過?
而且隋便清楚以大梁的手段絕對無法將國運鎮壓於此,在這背後肯定離不開天霜山。
宗祠正中央,李湯看向他們兄弟三人,問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年隋梁兩國真正一錘定音的哪場戰役。”
李雍和狐疑問道:“難道不是帝凰城外一戰嗎?”
帝凰城作為大隋的帝都,被攻破後自然也就意味著大隋再無抵抗之力。
李湯聞言搖搖頭,帶有詢問意味的目光落在了李濟民的身上。
“回父皇的話,應該是鉅鹿之戰。”李濟民畢恭畢敬地回道。
聽到這個答覆後李湯極為滿意地點點頭。
“當年就是在鉅鹿戰場上空,朕親眼見到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與我大梁國運所化的金龍對峙纏鬥。”李湯追憶道:“那場國運之爭持續了七天七夜,玄凰羽落金龍染血,最後還是天霜山的那群人出手這才將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一舉擊潰。” “所以在那之後大隋兵敗如山倒,盡顯頹勢大勢已去。”久經沙場的李濟民沉聲道。
“父皇,兒臣只問一事。”李濟民猛然抬首望向李湯,“當年若是天霜山的修士沒有出手,勝敗會如何?”
李湯聞言陷入沉思,許久以後才開口道:“不知道。”
李濟民聽到這三個字後如墜冰窖。
因為他清楚父皇的秉性,後者從來不打無把握之戰,可既然如今他說出這三個字,那意味著什麼李濟民再清楚不過。
“原來是這樣。”李濟民苦笑一聲,痴痴道。
原來那場名震天下的鉅鹿之戰竟然是個笑話,原來自己麾下將士的浴血奮戰最後竟是為那幫山上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