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冀的話,完全印證了徐聞的“小人之心”。

雖然對陌生人打語音這件事,不一定代表什麼,但徐聞知道,這絕對不對勁。

誠然,有很多性格外向、不拘小節的人,日常聯絡不管熟與不熟,都是哪個順手哪個來,根本不會考慮給剛認識的人打語音通話是不是不禮貌。

但李錦明絕對不會是這樣的人。

因為能做到這麼不拘小節的,基本上也都是心胸寬廣的型別,而李錦明完全相反,甚至性格上也偏於內向陰鬱。

再加上,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強迫症,會這麼不知分寸的,很少。

所以徐聞已經百分之百確定,李錦明有貓膩。

至於這貓膩是什麼,他一時半會兒想不透,但是想知道的話,可就太簡單了。

讓周冀和王海韜下班後,徐聞坐在辦公室裡想了想,然後就打通了韓立州的電話,把稿子發給他。

真相立馬水落石出。

韓立州說:“老弟,你這不對啊,金曲三十年的網路投票活動確實有,可不是選十首,而是每十年選十首,總共是三十首啊!”

“你確定?”

“當然確定!老弟,你這底下人不行啊,怎麼能犯這種低端的錯誤……”

“你確定嗎?”他又問了一遍。

“基本上已經定了吧,當然只是內部訊息。”

“你是什麼時候知道這個訊息的?”

“前幾天吧……大概上週末就知道了!”

徐聞露出冷笑來:那就沒問題了。

李錦明的採訪是週三進行的,而韓立州在上週末就知道了確切的方案,那就足以證明,不是採訪結束後主辦方臨時改了主意,而是李錦明故意為之。

從周冀和王海韜的說法來看,李錦明的稿子和採訪現場對得上,也就是說,主辦方的吳經理說的就是十首,而不是三十首。

那麼問題來了,吳經理為什麼說謊?

他作為主辦方,總不可能比僅僅是受邀嘉賓的韓立州,得到確切訊息還晚吧?

再加上他和李錦明分明認識,卻假裝第一次見面,足以說明兩人之間密謀著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徐聞稍微想想,就知道李錦明心裡打著什麼如意算盤。

要說單純製造一個小謬誤,那肯定不至於,因為這樣的話,作為稿子原作者的他也逃不了關係。所以,他肯定還在別的地方等著徐聞。

那就只能是稿件稽核。

按照慣例,稿子在排版印刷之前,都是要發給採訪物件看一遍的,尤其是涉及娛樂圈的事,自然更該如此。

而這項任務,一般在稿子提交組長審閱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但這次不一樣,李錦明交稿子的時候特意說明:因為這是一篇大稿子,他只負責了“創新”這一部分,“傳承”的部分在徐聞手中。

所以,他只管寫稿,至於匯攏之後再發給主辦方審閱,那他就不管了。

徐聞當時沒覺察出毛病,現在想來,這稿子發給主辦方的吳營波,多半得不到回覆。

現在是週五晚上,週六中午之前就得出樣刊給主編稽核,晚上就開始印刷。

也就是說,留給這篇稿件作最後稽核的時間,只有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