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穆念慈緊急行軍,帶領十萬人先行感到黑山威福軍鎮的時候,鐵木真正在帶兵攻打黑山威福軍鎮呢。

穆念慈一邊派人進城給駐守在黑山威福軍鎮的西夏將領傳遞西夏皇帝的詔書,一邊帶領長途跋涉的將士與蒙古兵短兵相接。

穆念慈從趙勢那裡知道蒙古兵擅長的是長途奔襲,只要不讓他們跑起來,我們大斻的軍隊就不怕那些蒙古兵。

因此穆念慈不管將士們長途跋涉的勞累,直接將軍隊帶進了戰場,就是擔心大斻在駐軍修整的時候,尤其是在沒有城池防護的情況下,被蒙古騎兵奔襲而來的氣勢衝擊到了。

進入戰場的大斻士兵立即與蒙古計程車兵廝殺起來,蒙古士兵離開戰馬,作戰的能力並不強悍。剛一接觸大斻的軍隊,就被殺得人仰馬翻。

正在後方的鐵木真見到蒙古的軍隊被大斻殺得節節敗退,趕緊將自己的精銳軍隊派上了戰場。這些軍隊一入戰場確實不一般,先前敗退的戰線立即穩住了。

戰線雖然穩住了,但是蒙古計程車兵靠的是這些年南征百戰的大勝精神,真正的實力還是與大斻有些差距的。仔細看戰場上,依舊是大斻的軍隊佔了上風,蒙古士兵慢慢的一個一個的減少。

大斻這邊也有傷亡,但是總的來說一個大斻計程車兵能換三個到五個蒙古計程車兵。而且大斻計程車兵一旦出現傷殘立即就被替換下來,來到後方被醫療隊及時的治療起來。

鐵木真看到蒙古計程車兵傷亡比較大,隨著大斻的加入,如今的黑山威福軍鎮自己肯定是打不下來了,於是吹響了撤退的號角。

穆念慈見到蒙古退去也沒有趁機追擊,一來大斻計程車兵長途跋涉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之前還能參加戰鬥已經是強提一口氣了。

二來,從情報上來看,鐵木真是一位絕強的軍事家,就算他撤退了,也會留下後手,自己沒必要一頭撞上去。

蒙古能夠撤退更好,只要自己達到了掌控黑山威福軍鎮的目的就行。如果一直廝殺下去,傷亡的是大斻計程車兵。大斻計程車兵是最值錢的,就算五個蒙古兵換一個大斻士兵,對大斻來說也是血虧。

蒙古撤退後,黑山威福軍鎮的西夏將官也老老實實的開城迎接大斻進駐,沒有再出什麼么蛾子。畢竟西夏皇帝都已經投降了,還送來了親筆詔書。他也沒理由不投降。

再說了,投降大斻可比投降蒙古好多了,大斻畢竟還是華夏一族,不算外人,蒙古畢竟是遊牧民族。

穆念慈進城後直接接管了黑山威福軍鎮,將城牆上的西夏軍隊撤了下來,安排上大斻的軍隊,同時將大斻的旗幟插上城頭。從此,黑山威福軍鎮就是大斻的一份子了。

在後續的十萬兵馬趕到黑山威福軍鎮後,整個黑山威福軍鎮周圍都是軍營。而此時,鐵木真也將所有的軍隊收攏在兀剌孩城、黑水城兩處城池中,遙遙的與大斻相對。

穆念慈暫時沒有與蒙古一角長短的計劃,因為西夏剛剛收復,大軍在此沒有百姓的基礎,糧草運送也比較困難。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對大斻的後勤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另外,陸爭玉的十萬兵馬還在收復夏州城,此時的夏州城已經被蒙古佔領,陸爭玉正在攻打夏州城中的蒙古將領。

穆念慈也需要等到陸爭玉打下夏州城之後,以黑山威福軍鎮和夏州城兩處據點對抗蒙古的兀剌孩城、黑水城兩處據點。

否則,蒙古的兀剌孩城、黑水城兩處剛好在黑山威福軍鎮三角形的兩角,能夠對黑山威福軍鎮產生夾擊。

西夏的戰事算是落下了帷幕,後面就是之後與蒙古的交鋒了。不過這個時間取決於蒙古什麼時候發動戰爭,或者大斻什麼時候理順金夏兩國的事務。

而此時的攻金方面軍依舊處於對峙的狀態。左路陳徵被完顏合達堵在太原城,中路辛棄疾一直不能渡過黃河進攻大名府,也就右路的顧宇帶兵一路攻打到了登州。

辛棄疾與完顏洪烈對峙之初,就推演到了如今的戰爭狀態,知道自己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渡過黃河進入大名府境內的。

於是傳達命令要求陳徵所部要在太原城牢牢的牽制住完顏合達部的二十萬金兵,不能讓這二十萬分兵出來。

傳令顧宇改變原來的計劃,等攻下登州府以後,不再北上攻打河間府,而是西來攻打濟南府,再從濟南府進攻大名府。

到時候,自己的中路從南方攻擊,顧宇的右路從東方攻擊,讓完顏洪烈分兵攔截。只要完顏洪烈分兵,必定會出現戰機。到時候在尋機攻入大名府。

在大名府全殲金兵的這四十萬主力,最低也要吃下金兵的二十萬兵力,為之後繼續北上掃清障礙。

在顧宇接到辛棄疾的命令時,他已經攻下了登州城,正在橫掃山東東路的剩下城池呢。

接到命令之後,他當即帶兵向著濟南府攻去。三日後,大軍來到濟南府的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