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黃藥師起身向著趙勢一躬身說:“趙勢,我一直以為我自己的才能很高,士農工商、奇門八卦,無所不通無所不精。

自從被你邀請擔任大總管以後,每每看著你總是能夠提出精彩絕倫的主意,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與想法。

之前對你欣賞大於佩服,今天你是又給我上了一課,讓我實實在在產生了佩服的感覺。

你就是一位天生的帝皇,這些行政架構真的是很合理。它們互相監督,杜絕了朝臣百官的權利過大,保證了權利的分散,同時還保證了行事的效率。”

徐封也說:“勢兒,你的這個軍政分離、三權分立、相互監督,讓中央能更清晰的知道每一項政策的執行力度,也能更清晰的瞭解民間狀態。我也找不出有什麼需要再改進的事情。”

趙勢心想,我這是結合古今中外的架構建立起來的,以你們的眼界確實看不出來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因為這已經超出了你們的格局。

不過自己擔心的是落地的效果,這百官制度體系畢竟是自己腦海裡的東西,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這個時代啊。

於是問道:“那有沒有不適合的呢,我擔心這制度想的很好,但是在執行期間被執行的面部全非。”

張伯說:“這個不怕,就像軍隊一樣,多上幾次課,多訓練幾次就好了。”

趙勢一聽,哈哈一笑說:“張伯說的是,多上上課就是了。我怎麼沒想到。”

裘千仞說:“什麼事情都是先試試水,有不合適的地方在慢慢的修改就是了,我看公子這架構肯定沒有不適合的地方。”

徐封也說:“裘先生說的是,先這樣執行,試試水,我們多關注一些,真有不合適的再修改。”

趙勢說:“那就先這樣定了,有句話叫摸著石頭過河,我們一步步慢慢來,穩一點,不急。”

然後又說:“制度定了,那就商議一下選著那些人了。

政事臺就交給東邪前輩了,以後前輩就是我們的丞相。

御史臺就交給夫子了,以後夫子就是我們的法鏡。

軍事臺就交給張伯了,張伯你以後我們的軍尉了。

陳老擔任城防大將軍,裘先生由你擔任吏部尚書,吳老由你擔任商部尚書。下面我們商議一下剩餘的人選。”

經過大家的一番商議和推敲最後決定,禮部由楊簡擔任尚書,刑部還是由之前的劉政擔任尚書,理部由黃藥師兼任尚書,工部暫時空著,戶部由沈煥擔任尚書。

立法部由徐封兼任尚書,諫議部由史彌遠擔任尚書,審議部先由楊希菡擔任尚書,情報部由趙安影擔任尚書。

國防部由趙勢兼任尚書,軍籍部由周玲擔任尚書,練兵部由張伯兼任尚書、軍械部由魏立擔任尚書、軍情部由張明擔任尚書。

顧宇擔任東方大將軍,辛恆擔任西方大將軍,陳徵擔任南方大將軍,吳忠龍、周武、孔真、王松、陶玉、鄭翔、金銘等人都封為偏將軍,隸屬於國防部尚書趙勢麾下。

一旦出現戰事,設立軍團長,統領各大將軍負責戰事的全部事宜,包括行軍打仗、後勤物資、軍情情報、州城軍管、城守任命等等戰事內容。

戰事結束後,軍團長去職留名,作為名譽稱號,軍團長將是最高榮譽稱號,位比王爵。

因為黃藥師已經統領了一次戰事,大朝會時候將在滿朝文武面前贈授黃藥師第一軍團長的稱號。

趙勢他們一起商議過官員構架制度改革以後,第二天臨安的大臣中就開始有著趙勢將要改制以及稱帝的傳言流出。

這下,臨安城的朱紫大臣可是卯足勁要在兩天後的大朝會中爭取到第一個勸進的功勞,甚至有些人將國號都想好了。

大朝會這天,朝臣中出現了四個生面孔,而且還是有兩個還是和黃藥師並排站立的,這情況引得朝臣一陣好奇,不過現在是在大慶殿中,朝臣們只好按下好奇心。

隨著靜朝鞭一聲響,趙勢來到了御座,趙勢對著下方說:“大家都有什麼事情都說出來議上一議,這次黃丞相也在,就省了我動腦筋了。”

趙勢說完,一時沒有人發聲,趙勢又說:“今天沒有事情嗎?那我就要宣佈重要的事情了。”

話音剛落,一下子出來五個大臣叫到有事要奏,趙勢笑了笑說:“那就按照官位低的先說,高的後說。”

那位最後面的戶部員外郎說:“啟稟公子,公子已經坐擁天下一半的疆土了,百姓們都盼望著公子能帶領他們開闢新的天地,期望著公子開國稱帝呢,還望公子祈告上天登帝位以證大德。”

接著的四位也都是同樣的意思向趙勢勸進,前三位趙勢沒有答應,只是推遲說自己德行不夠。

等到第四位的時候,趙勢改口說:“我知道了,你說的有些道理,我考慮考慮。”

等到第五位的時候,是一位之前的吏部尚書,現在的侍郎。

他說:“公子德行上兆青天,下應黃泉,天地鬼神都知道公子的德行,公子登基是大勢所趨,人心所望,鬼神所盼。還請公子定下登基的決定。”

趙勢這次將話語又鬆了一步,說:“我的德行真的能夠開國建制,登基稱王嗎?”

眾朝臣一起答道:“公子德行足夠位列王位,還請公子登基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