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寧,你還不去上課?要遲到了。”同宿舍的叫喊著躺在上鋪的一個男生。

“不去。”男生說一句,一動不動,正津津有味看著一本武俠——溫瑞安的《四大名捕》。

金庸梁羽生古龍的看了個遍,包括什麼“金庸新”“古龍著”冒牌的也看了,最近突然從香江那邊傳來另一位武俠作家溫瑞安的作品,讓他大呼過癮。

“唉......廢了,徹底廢了......”同宿舍的男生看到陳萬寧貓在被窩的情形,搖搖頭,背上書包轉身離開宿舍。

聽到同伴的嘆息,陳萬寧翻了個身放下手中的書,呆呆看著窗外泡桐樹。

他不喜歡這所學校,也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國際金融。

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如同大多數學生一樣,專業是由家長報的,而作為身處於經濟大都市上海知識分子的父母,毫不猶豫給孩子報了這個將來會大熱的專業。

懵懵懂懂的他踏入到這所大學,立刻陷入了另一種迷茫,一天無所事事,遲到早退逃課成了家常便飯。

而看武俠,沉浸在幻想中的江湖成了他生活的快樂。

或許是剛才同學那幾句“廢了。”觸動陳萬寧心中某根神經,能在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進入這所重點高校,當年誰不是在班上的學習尖子?

陳萬寧感到有些煩躁,沒有看書的心思,隨手把書仍在一邊,跳下床鋪,穿上球鞋離開宿舍一個人在校園裡亂逛起來。

四月初的校園草長鶯飛,春光明媚,但陳萬寧卻感到空虛,這種感覺就像剛通宵達旦看完一本武俠,刺激、興奮過後卻又無盡的空虛和疲憊。

人生就這麼過著?

陳萬寧不願想找個問題。

於是他拐了個彎,朝系裡的電教室方向走去。

在那裡,有時候會偷偷摸摸放一些港臺錄影片,像《縱橫四海》《賭神》《英雄本色》都是他喜歡看的。

匆匆來到教學樓頂樓的電教室,這次讓他失望了,沒有放什麼港臺錄影片,而是播放著中央電視臺的新聞。

對於官方新聞他自然不感興趣,剛準備離開突然一副畫面吸引了他,停下了腳步。

是報道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的情形,畫面上那個對著記者侃侃而談的青年吸引了他的目光。

因為,他看上去很年輕,只比自己大了了幾歲。

這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芳華》的作者,詩人,夏紅軍。

他站在窗外,靜靜看完電視裡對他的採訪,記住了最後那句話。

“你享受低層次快樂的同時,是否可以嘗試著享受高層次快樂,就如你喜歡讀武俠言情,但也嘗試著讀一讀魯迅作品海涅詩集,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關注地下,你永遠不會知道向上看能有多快樂!”

他突然覺得這段話很夠味。

要不,我也去尋找一下高層次的快樂?到底有多快樂?

想到這裡陳萬寧轉身下了樓,向圖書館方向走去,他要去看魯迅文集,看看海涅詩選到底怎麼樣?

幾年後,他在網路上發表了自己一篇短篇《本命年之夏》。筆名:寧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