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後溝村小學離這裡還有多遠?”中年男人大聲問道。

“不遠咧......”孫老頭用鞭子指著前面的山樑,“翻過山樑就到咧。”

中年男人抬起頭看著前面那道山樑,目測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這起碼還有十幾里路吧?

從縣城到現在已經整整走了三個多小時,崎嶇的山路顛簸的自己這身子骨就快要散架。

真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選擇這麼偏僻的地方教書!

“額(我)給你說咧,記者同志。”趕車孫老頭似乎有些沒話找話,邊趕著車邊說道:“夏紅軍可是個好後生,大城市來的學生一點也不嬌氣,住窯洞、睡吐炕、吃洋芋叉叉.....他教語文、算術還會畫畫、唱歌、彈.....彈什麼他。”

“彈吉他。”中年男人笑著說道。

“對,對,吉他!”孫老頭繼續說道:“娃們可喜歡聽他上課咧,還有和他一塊來女娃,在我們前溝村教書,人長的俊俏,特別勤快,書也教的好,我們村裡都說他倆是天造的一對......”

中年男人聽了微微笑了。

其實,他了解的情況遠比這更多。

中年男人叫劉建文,是《人民日報》駐西嶺省記者站的站長,在安西朋友的一個飯局中,他認識了西影廠廠長吳天明,兩人開始聊電影最後又聊到西嶺省的教育。

西嶺省是個教育大省,在安西高校科研機構眾多,但同時也是窮省,北部的黃土高原經濟落後,教育條件極其差。

於是,吳天明就說道自己一個朋友,叫夏紅軍,燕師大剛剛畢業,自願到省裡最貧困的定西縣農村教書一年。

“對了,我們西影廠剛拍那部很火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就是根據他寫的同名改編。”吳天明最後說道。

劉建文聽了很好奇,後來專門查了夏紅軍的資料,一查嚇一跳,

這個夏紅軍竟然就是那個文壇上頗有名氣的青年作家、詩人!他兩部改編成電影今年在熱映!

這樣一個年輕人為什麼要到這樣貧困的山村裡教書?劉建文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於是坐車直接趕往定西縣。

他沒有驚動當地的政府部門,而是搭了一輛驢車直奔前溝村小學,這是這路程實在有點遠啊。

又過了快一個小時,驢車終於上了山樑,劉建文聽到半山凹的窯洞裡傳來郎朗的讀書聲,就感謝了趕驢的老頭,自己步行向學校走去。

進了學校裡的院子,劉建文沒有驚動上課的人,而是仔細打量起來。學校條件很簡陋,就七八口窯洞,設施到也很齊全,每個窯洞門口都掛著一個牌子: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器材室.....

劉建文好奇趴到圖書室視窗看了看,不禁大吃一驚,裡面擺著七八個書架,每個書架上都整整齊齊擺放著各類書籍。劉建文粗略估了一下,估計有上千本!

這比一所普通的鄉村初中藏書還要多!

劉建文明白過來,這麼多的書是不可能公家出錢買,很可能是這個年輕人自己掏腰包買的!

劉建文的目光變得敬佩起來。

就在這時候,一個年輕人從窯洞裡出來,向他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