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名字真好聽。”陳招娣笑道。

“內容更好看。”

送陳招娣回她的宿舍,她要繼續學習打譜,夏紅軍把圍棋還回去,騎上單車又去了教九樓,他準備動手寫。

這個決定有些突發奇想,但這書名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可是大名鼎鼎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一片中篇科幻,恰恰寫的就是科技和藝術之間的故事。

劉慈欣的《三體》大火,作為文科狗的夏紅軍也拜讀了這套書,雖然有些看不懂裡面的晦澀的專業術語,但是被他這種腦洞打大開的設定和悲天憫人的思想,佩服的五體投地。

還有他的一些中篇《流浪的地球》《鄉村教師》等,特別對那篇《詩云》感興趣。

未來的地球,恐龍佔領了世界人類被圈養起來,成為恐龍的食物。恐龍之外,還有“神族”。

神族穿越十一個維度,自覺一切都可分析都可整理,卻在一個地球人隨身攜帶的唐詩前束手無策。

為了瞭解“詩”,神族甚至設定了“詩云”,儲存了所有文字組合方式建立起來的詩歌,然而,他們發現,最美好的詩歌仍然無從檢索。

“智慧生命的精華和本質,真的是技術所無法觸及的嗎?”這是文中恐龍所說的話,也是劉慈欣想要表達的,當然,他的答案是肯定。

當理工男覺得文科狗只會吟詩作詞時,劉慈欣卻用《詩云》告訴人們:最後拯救地球的,是李白。

在繆斯女神面前,科學先生也當保持一份優雅的敬畏。

嘿嘿……這本不久可以那個那幫理工男的問題了嗎?

夏紅軍來到教室找了個空位,從書包裡掏出稿紙,認真寫起來。

這篇並不長,也就一萬多字,夏紅軍並不能背下來,但是其核心內容他還記得。

特別是“神”用整個太陽系的原子作為量子計算機的儲存器,用來存放“神”自己採用窮舉法寫出來所有漢字排列寫出出來的詩時候,頓時震撼無比。他還專門百度了一些科技文章瞭解什麼叫質能轉換、量子計算機到底是怎麼回事。

還有,文章中的恐龍“大牙”設定也很有趣。要知道,在6500萬年,恐龍可是在地球上滅絕了的哦。

這幾天夏紅軍暫時放下別的事情,專心寫這部,而陳招娣除了學習打譜,還幫他謄寫。

當她看到文章的第一段:

“伊依一行三人乘坐一艘遊艇在南太平洋上做吟詩航行,他們的目的地是南極,如果幾天後能順利到達那裡,他們將鑽出地殼去看詩云。

今天,天空和海水都很清澈,對於做詩來說,世界顯得太透明瞭。抬頭望去,平時難得一見的美洲大陸清晰地顯示在天空中,在東半球構成的覆蓋世界的巨大穹頂上,大陸好像是牆皮脫落的區域……”

她簡直懵了。

這就是科幻?

怎麼和自己看過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珊瑚島的死光》完全不一樣?

哇……

他怎麼會想出這樣的點子?

當看到恐龍大牙給“神”翻譯那首膾炙人口的古詩《登鸛雀樓》的時候,笑的差點喘不過氣來,花枝亂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