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無邊無際的早晨(1)(第2/2頁)
章節報錯
範少山說:“買賣咋樣?”餘來鎖說:“湊合吧!”範少山說:“聽說嫂子要生二胎啦?”餘來鎖說:“你咋知道?”範少山說:“啊?真的?”餘來鎖說:“原來你沒話找話啊?”範少山說:“是真的嗎?”餘來鎖說:“不瞞你說,你嫂子四十七,例假正常,懷孕沒問題。”範少山說:“你有問題。”餘來鎖說:“啥意思?俺剛五十就不中啦?還能交差。”範少山說:“這麼說,嫂子懷上啦?”餘來鎖說:“可不?你嫂子不讓說,這麼大歲數了,還懷了孩子,怕人笑話。再說了,讓高輝知道了咋想?”範少山說:“好事啊!你這老來得子,大喜呀!”這聲音一高,讓
“白腿兒”聽見了。
“白腿兒”過來,白了餘來鎖一眼:“肚子裡存不住二兩香油。”範少山說:“嫂子,如今國家政策允許,你跟來鎖哥光明正大,怕啥?”
“白腿兒”說:“俺本來不想要,就是他瞎折騰。”範少山說:“嫂子,大哥咋折騰的?”
“白腿兒”說了句:“你們男人都一樣。”走了。範少山和餘來鎖開始說白羊峪的事兒了。
範少山看著桌上的幾個菜,說:“你看看,就咱倆,上這麼多菜乾啥?雖說是你請客,也浪費呀。”餘來鎖說:“如今條件好了,吃點兒喝點兒,沒啥。”範少山說起了兩人當年揣著鄉親們的集資款,去北京買藥材,蹲在街頭吃燒餅,睡在地下室旅館的事兒。
那時候,兩人多簡單,多淳樸啊!這又讓他想起了柳青,想起了梁生寶。
他老想著去一趟陝西長安的皇甫村,當年,柳青就是住在那個村寫作《創業史》的。
那時候的條件多艱苦啊!他對餘來鎖說:“這樣,餘書記,咱們村還要制定一套接待制度。不光咱們班子成員不能公款吃喝,來了客人,也得有接待標準,既熱情,又節儉。”餘來鎖說:“中!俺起草一下,上班子會。”範少山說:“這幾天,村裡事兒不多,俺請個假,明天出趟門兒。”餘來鎖說:“去哪兒?”範少山說:“出遠門兒,走親戚。”範少山忽地想起,應該去了,到柳青寫成《創業史》的皇甫村去!
《創業史》中的梁生寶買稻種,他先是在中學時學了這篇課文,又是不識字的爺爺把這本書交到他的手上。
於是,他帶著這本書走南闖北,開始了創業生涯。他回到白羊峪,更是多次翻看這本書,將
“梁生寶買稻種”的故事爛熟於心,汲取著精神力量。而今,他幾回想去的地方,決心已定,一準要去,就一個人去,一個人。
他坐了火車,去了陝西西安,又坐汽車前往長安區皇甫村。皇甫村位於滈河北岸,神禾塬西南坡上。
範少山踏上了柳青筆下的
“蛤蟆灘”,去憑弔柳青墓。在柳青的墓前,他磕了三個響頭。不遠處,有一個放羊的村民,他走過去打聽柳青的故居在哪兒,老人用粗糙的手指著神禾塬的半崖,說:“原來在那裡,如今沒了。”範少山又問:“王家斌還健在嗎?”王家斌是誰?
梁生寶的原型。除了《創業史》,範少山還讀過好多關於柳青的資料呢!
老人嘆口氣:“好人啊!早就走了。”老人告訴他,王家斌去世的時間是1990年6月13日,柳青去世12年後的同一天。
範少山這樣靜靜地站著,看看天空,天空有兩朵白雲。一個著名的作家柳青,一個一心為集體的
“梁生寶”,都走了。雖然範少山不懂
“互助組”
“合作化”,但是柳青和
“梁生寶”的創業精神卻始終激勵著他。老人問:“你是作家吧?”範少山說:“俺是柳青的書迷,俺是個農民。”範少山尋訪柳青,站在終南山下,萬畝麥田中,他彷彿看到柳青向他走來。
範少山喃喃道:“他是矮瘦的身材,黧黑的臉膛,和關中農民一樣,剃了光頭,冬天戴氈帽,夏天戴草帽。他穿的是對襟襖、中式褲、納底布鞋。這樣的作家,怎能不叫人敬佩?怎能不叫人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