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劉金鎖大喊一聲。

然而,竟有人比他還快,在張珏話音方落之際已箭步上前,抱拳道:“末將願往!”

劉金鎖定眼一看,竟是王立。

王立今年不過十七歲,雖已長得十分高大,且憑軍功升任了統領。

但劉金鎖還是認為王立太嫩了,遂道:“末將去更適合!”

此時諸將也紛紛請命。

張珏看了一眼,開口道:“都說說你們去了會怎麼做?”

“當然是急行軍趁夜勐攻虜將大營,放訊號讓寧夏軍前後夾擊!”劉金鎖大聲道。

張珏又看向王立,問道:“你呢?”

王立年歲雖小,此時卻顯得十分沉穩,道:“在陰山東脈與黃河之間有處牧場,草質優良,自古以來就是匈奴的放牧之地。”

他走到地圖前指點著,又道:“大帥請看,這裡是陰山與黃河之間最窄之處,這裡是最好的伏擊點。我將趕到此處,在陰山藏兵,伏擊元軍。”

張珏點點頭,拿起軍令便道:“王立聽令,令你率斧頭營奇襲元軍!”

“末將領命!”

這一幕看得劉金鎖大為吃驚,心道張珏這是用人唯親,回頭反而害了王立這孩子,有心再說些什麼,張珏已抬手道:“我對王立有信心。”

“可他太年輕了吧……”

張珏澹澹道:“打仗也是看天賦的。”

面對這句話,劉金鎖張了張嘴,卻是無言以對。

“放心吧,已到河套,多的是硬仗要打。”張珏拍了拍劉金鎖的肩,轉向黃河,繼續大喝道:“加緊渡河!”

~~

黃河滔滔。

李瑕策馬而行,望著東面的陰山,忽想起了一首詩。

“康慨悲歌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這是當年他在亳州刺殺喬琚時,從北面那些書生嘴裡聽到的詩,元好問寫的。

當時不覺得什麼,但後來李瑕在想,連元好問這種一生不願仕蒙的人,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認忽必烈的英雄氣了。

但現在,他殺到陰山敕勒川,卻想給這詩帶來另一層意思。

這意思也簡單,中州萬古英雄氣,到了這陰山敕勒川了。

近來李瑕總是這樣容易想到十年抗蒙的過往中那些人,有南人、有北人。

也許是漸漸地感覺到就快要把南人、北人併成一國之人了吧?

入夜前,他在烏梁素海附近安營下寨,與元軍隔著不到五十里遠。

而元軍就紮營在東面陰山與黃河之間的最狹窄處。

營才紮好,李瑕還在與楊奔議事,有信馬飛一般地奔到了大帳前。

“陛下,得到了延安軍的訊息。”

帳中的君臣二人對視一眼,俱有些喜意。

天時地利人和,這次是真的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