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3頁)
章節報錯
很重。
但他身材魁梧,完全擔得起。
他比楊大淵更有力。
他披甲走向城頭,有一個個士卒趕來稟報。
“大帥,楊大楫開了城門,放宋軍進了西城……”
楊文安皺了皺眉,不敢再耽誤,親自領兵向西城奔去。
他雖年輕,但確實是猛將,又佔著地利、人和,激戰了一個多時辰之後,終於將宋軍從城中擊退。
張珏這次襲城本也無意佔據塞門寨,主要目的還是襲擾,趁勢燒了兩處軍械庫,在蒙軍別的城寨的援兵趕到之前撤了出去。
這算是楊文安繼統帥之後的首戰告捷,他的臉色卻有些陰鬱。
因為楊大楫跟著張珏逃了。
楊文安張弓對著黑暗中瞄了很久,沒有目標,遂隨手一射。
遠處傳來了一聲馬嘶,之後宋軍退得更快了……
~~
“未曾想竟是楊大楫勾結李瑕害死了楊元帥。”
“眼下已明瞭了,李瑕有兩手準備,他先收買了三叔,利用三叔誆騙二叔去與他相見。”
“之後,楊元帥未能被他說服他遂射殺楊元帥。”
“不錯,我原本還奇怪,他為何殺二叔?原來是勸降不成,打算扶三叔來接管兵馬。”
許衡聞言,長嘆一聲。
嘆的不是楊大楫。
在以前,世侯家中很少有這種權力之爭,因為大蒙古國在不斷外擴,只需有本事,根本不需在家中爭權。
如今有了三個大變化。
一是李璮之亂後忽必烈開始削世侯之權,這做法可謂是親手挑起了世侯家族內鬥。
二是蒙古汗位之爭未歇,黃金家族兄弟爭鬥,諸王紛紛站隊,上行下效,內鬥愈烈。
三是李瑕侵佔關隴、河西,導致外擴之勢被遏止;這次倉促討伐李瑕,卻又臨時撤退,人心紛亂,更加引發了內鬥。
如果外敵不強,這種世侯家族中的內鬥是好事。
但李瑕顯然正在緊盯著這件事做文章,決心要藉機攪動波瀾了。
許衡意識到,回京以後必須勸忽必烈再次改變削弱世侯之權的策略了。
回過神來,他接著楊文安的話,隨口評價了李瑕一句。
“精於暗殺,擅於教唆,一個刺客、間諜出身的豪強,終究是上不得檯面。”
“是。”
在楊文安眼裡,李瑕與忽必烈的區別其實不在這裡。
區別在於,忽必烈有三代人的積累,成吉思汗、拖雷、蒙哥積累下的底蘊,只能用可怕來形容。
李瑕沒有。
再加上忽必烈更大方。
就這樣,別的什麼都是虛的。
他不介意李瑕刺客出身,但也不理會什麼名節、什麼情懷。
向許衡告退了,楊文安又向靈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