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喝著酒,卻見麾下心腹將領鍾捷上前,輕聲喚道:“副帥。”

“我知道。“楊大楫喃喃道:“二哥在喪期,我不該飲酒,但……心中哀慟。”

“副帥,末將是想說,在城頭撿到了這個……”

那是幾張字條。

楊大楫接過一看,只見第一張上面寫的是“殺楊大淵者,楊文安是也”。

他不由一愣,問道:“對面射上來的?”

“是,射了好多。”

楊大楫搖了搖頭道:“這是宋人的詭計,不能中計。”

嘴裡這般唸叨著,楊大楫已看向下一張。

“眾人親眼所見,箭矢自北岸而出。”

若沒看到這紙條,楊大楫也許就如許衡勸的那樣放下身段,明日酒醒之後便開始輔佐侄子。

此時心底那才沉澱下去的一點情緒卻又被撥弄起來。

他又重複道:“這是宋人的詭計。”

話雖這般說,他已轉頭看了鍾捷一眼,示意其繼續說。

“副帥,我們這邊也有好幾個人說,昨夜見到那支箭是從北岸射出的。”

“不是天快黑了,能看清嗎?”

鍾捷低聲道:“射箭者都能看清大帥,自然有人看到,只是所有人咬定了是李瑕那邊射出的箭,他們只好當自己看錯了。”

楊大楫放下酒罈,招了招鍾捷,低聲吩咐道:“去查。”

若今日繼承楊大淵兵權的是楊大楫,他一定只會堅信楊大淵死於李瑕之手。說什麼也無用。

但楊文安一掌兵,有些想法便突然不同起來。

楊大楫不由想到楊文安作日曾要領兵去襲殺李瑕一事。

原本,因李瑕確實殺了楊大淵,讓人覺得楊文安有先見之名,看穿李瑕險惡,要提兵去救楊大淵。

可若換一個思路看呢?

若楊文安是聽說楊大淵已獨自渡河,這才提兵呢?

豈不是逼著李瑕殺人?

想到這裡,楊大楫登時酒醒。

他沒有任何一點證據,卻已經在心裡確定楊文安才是兇手。

又過了一會,鍾捷重新回來,這才卻是又帶了幾個士卒,給出了更多的佐證。

“小人昨日護送魯齋先生從青澗城過來,隱約聽到魯齋先生與少將軍說話,說了很久,魯齋先生似乎說過該由少將軍掌兵……”

“你確定聽到了?”

“小人……應該聽到了,好像說是‘如順天張家,張帥致仕之後,選族中出色子弟’什麼的,之後說到少將軍該當統帥云云。”

楊大楫臉色完全沉下來。

他踱步良久,雙拳不時緊握,最後下定了決心。

“楊文安人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