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也不擅長奔襲作戰。

不能斬首,那便只能斬腹。

若將李瑕的勢力分為三段,首是漢中,腹是川西,尾便是長江以南的蜀南與大理。

如此一看,戰局在於成都。

若朝廷能控制住成都,將漢中與蜀南分割開來,李瑕之勢,三去其二,掀不起大風浪來。

那麼,張珏是叛是順,便成了關鍵。

程元鳳去信試探過張珏的態度,沒得到答覆。

僅這一條,即可將其視為與李瑕同謀了。

是否確鑿不重要。

重要的是,絕不能讓張珏徹底倒向李瑕,否則朝廷再難掌握川蜀。

可除之,且須果斷除之。

馬千計劃在年節時動手,這是張珏防備最鬆懈之時。

他先在年節前派出兒子馬景,以運送軍需之名,將重慶府寧江軍三百精銳扮成民夫,先往成都。

只等馬景找機會除掉張珏,後續兵力再進發,掌控川西兵馬……

~~

成都與漢中大不相同,官民猶心向大宋。

從地勢而言,漢中四面屏障,難以攻取;成都卻是平野千里,西府都會。

從民心而言,漢中離開大宋治下二十餘年,士紳百姓早已忘了宋治;成都百姓則是被屠殺殆盡,如今都是各地遷過去的宋人。

從治理而言,李瑕親鎮漢中,軍民莫不景仰,其手段厲害,一般細作難以滲透,幾乎已自成一國;張珏在成都這兩年,始終是以宋臣自居,從不拒絕東南來的人口、商旅,一切以恢復元氣為先。

從兵力而言,李瑕去歲調了大批兵馬往漢中,成都兵力空虛……

總而言之,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成都就根本沒可能被經營成李瑕的勢力範圍。

李瑕自己尚且還是宋臣,短期內能做到的只是讓蜀人吃上飯,對他觀感不錯,這已是極不容易了。

成都,還是處在大宋掌握中。

故而,馬景領兵抵達成都之後,並沒有受到張珏的提防。

他甚至立即就有了情報渠道……

成都有個虞姓大商人開設的五間金銀關子鋪,混雜著許多由臨安來的細作。

這些人出自皇城司或京湖退下來的老兵,個個精幹,又有銀錢開路,短短几日,便已收買了張珏府中幾個下人。

負責此事的並非那虞姓商人,只是借這商人為掩護而已。背後是左相府中一幕僚,名於德生。

於德生個子矮小,看起來頗為平凡。

他做事卻是極有效率,只在正月初九,便已探得張珏其實已只帶二十餘人出了成都,駐在綿遠河畔的一間驛館。

正月初十,他便助馬景包圍了這間驛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