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祁山道(為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3/7頁)
章節報錯
~~
崎嶇的山路往東蜿蜒兩百里。
汪良臣正在思考利州之事……
之所以要將隴西兵力傾巢帶出,戰略目的不僅是解京兆府之圍,也不僅是漢中,更重要的是一舉收復利州、奪回劍門關。
為何?
於國而言,將兵線推回到劍門關,方不會使宋軍再摻和汗位之爭。
於家而言,汪家子弟個個出眾,封總帥、都元帥、權都元帥、奧魯元帥者太多了,不宜只聚於隴西一地,必須儘快擴張地盤。
眼下是個難得的機會。
隴西一戰前,他故意以未得詔旨為由推託,不願出戰,廉希憲遂將其所佩虎符授之,稱奉有密旨,命他為陝西總帥,全權統領陝西軍備。
出征前,他並未將計劃報於廉希憲。
因為“京兆府被圍了,訊息都遞不出”,不管是不是,總之事後他有這個說辭。
危局之中,只好果斷出兵,攻漢中先解京兆之圍。再長驅利州,正可將汪家之勢力恢復到二哥戰死之前。
他汪良臣,還真沒有太多私心。
若說有,也只有想為二哥汪德臣報仇雪恨的決心、收回二哥經營多年之事業的一腔熱忱。
故而,一萬俘虜用於攻堅沿途關隘、城池時消耗。
三萬戰兵用於分堵北面陳倉道、子午道宋軍回援,堵住南面米倉道、荔枝道的宋軍援軍;攻下漢中城後還要分鎮漢中各州縣;之後還有利州、劍門關……
傾巢而出,代表著汪良臣的志向、野心、膽魄。
得隴望蜀,望的是整個蜀。
一場大勝,汪良臣有這個資格……
“轟!”
跨下戰馬突然受驚,仰起前蹄,嘶鳴不已。
汪良臣勒住驚馬,抬頭一看,正前方的山頂上轟然炸開,巨石搖搖欲墜著,轟然砸落。
“咴??!”
“嘭!”
灰塵中,還來不及喊出口,後方又是一片混亂……
“敵襲!”
“震天雷!”
“嘭!”
“……”
~~
李瑕做計劃時,最大限度的考慮是七萬人進祁山道,相應的安排也有。
但其實他心理的估算是來兩萬五千人左右。
他埋伏在大崖山,這是尾,到陽平關正好可容納七萬人的行軍道路。
伏擊開始時,由李瑕所在的“尾”最先發起攻勢,封鎖敵軍退路。
往東方向,整條祁山道都有佈置伏兵,開鑿山南面的小道以迅速移動……這也是他在祁山道需要佈置兩個多月的理由之一。
至於四門大炮,擺放在三百五十餘里之間。
若來的是兩萬或三萬人,中間兩門炮可直接轟殺主將。若在四萬到六萬人,中間兩門炮也可截斷敵陣,將整個敵陣分割為五到六段,將敵軍指揮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