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敘州(第2/4頁)
章節報錯
李同禾看過信,抬起頭道:“東翁,至少蜀帥人選定下來了。”
“據得到的情報,兀良合臺或已從大理出兵。”史俊道:“蒲尚書……蒲節帥臨時受命,如何來得及整頓?短時間內,張都統如何與他上下一心?”
李同禾嘆息一聲,道:“張都統畢竟是武將,不能升任,也是意料之中。”
“武將,武將。危亡關頭,還管文官武將。”史俊道,“前次右相來信,分明稱諸樞相已同意了……武將,唉。”
“但仔細想來,朝廷這個任命其實是最妥當的。”
“妥當?”
史俊停止踱步,在椅子上坐下。
李同禾沉吟道:“右相信中之意是說……東翁知敘州,只看到兀良合臺大軍將至,但朝廷想的卻不同,重慶府乃根本之地,非重臣難以鎮之。張都統能打一場勝仗,卻難鎮守蜀中。
蒲節帥是蜀人出身,曾任軍器監丞,與京湖制置使李節帥共事過。此次,能讓諸位樞密院相公改主意,該是李節帥舉薦,且將從京湖出兵兩萬支援蜀中。由此可見,此任命實最為穩妥之舉。”
史俊默然良久。
最後,他感慨道:“也許真是我這小小知州眼界不高。也許,朝廷以重臣知重慶府、鎮蜀中,確是長遠之計吧。”
“東翁。再從大局而言,蒲節使能與李節使、呂太尉互為呼應,放眼整個西南戰局,確是最明智之決擇。”
史俊點點頭,還想說些什麼,又有些說不出來。
秋防就在眼前,大戰將起。餘晦被罷免,聞詔即不管邊事,自去臨安。朝堂上卻許久不定蜀帥,最後匆匆命蒲擇之走馬上任。史俊覺得……諸公好糊塗啊。
但仔細一想,又覺得這確實是最明智的決定。不論是從大局還是長遠考慮,蒲擇之都是更合適的人選……諸公確實是廟算深遠。
只是心頭卻有種隱隱的不安……蒲節帥要如何臨戰整頓?張都統又要如何更改佈防?
“東翁,東翁。”李同禾低聲提醒道,“東翁不必太過憂慮了,說句不當說的,東翁知敘州,其實根本管不了那些,再心焦又能如何呢?”
“是啊。”史俊嘆息道,“一知州,豈能管蜀帥大事?繼續論城防之事吧,秋糧……”
忽有僕役稟報道:“知州,有人求見。”
“進。”
“是,其自稱朝廷委派赴任符慶縣尉,這是拜帖。”
史俊接過拜帖一看,皺了皺眉,遞給李同禾。
“李瑕,李非瑜?倒是我的本家。”李同禾道:“可這縣尉怎就一個名字?也不說是哪年登科。”
“邊陲重地,該不會真遣初入官場之人。”
史俊低聲唸叨一句,起身道:“到堂上見他……”
~~
李瑕一行人乘船,由長江逆流而上。
行至重慶府,聶仲由與林子離開,北上遂州投武信軍。
本來,劉金鎖也有個小小的軍職,是可與聶仲由一起去的,但聶仲由擔心李瑕的安危,讓劉金鎖跟著李瑕,這是在臨安時就說定的。
與聶仲由、林子分別之後,李瑕等人又從重慶府繼續溯流而上,過瀘州,終於在九月九這天抵達了敘州。
符慶縣在敘州城南面八十里,說遠不遠,但蜀中道路難行,可以乘船由長江南面的支流符江走,還要再走一兩天。
李瑕打算在敘州歇一晚,次日再啟程去符慶縣,進城之後先拜會了知州史俊。
其他人都在驛站歇著,他只帶了韓承緒到知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