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時辰後,一群身穿官服、戰袍的人,臉色難看的,各自背一口大鍋,徒步來到南門外。

“先將鍋放一邊,這個順序有點問題,是我搞混了,”何長安笑著讓大家將大鍋擺放一邊,對身邊親兵低聲吩咐幾句。

兩名親兵快馬揚鞭,進城去了。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個草包鎮守使又想到哪一齣了……

“來來來,大家先過來涼快涼快,等會兒還有體力活要幹。”何長安隨手拿出十幾張獸皮,往地上一放,自己先坐下來,開始乘涼。

大傢伙臉色難看,沒聽他的話,一個個杵在原地。

何長安也不強求。

畢竟,自己的做派也太不像鎮守使大人了,也提前沒給人家都說清楚,大老遠的跑回家,把自己的大鍋扛到城外,若是自己遇到這種事,估計早就火冒三丈了。

一盞茶工夫。

一隊邊卒快步出城,來到何長安面前,躬身一禮,齊聲喝到:“參見鎮守使大人!”

何長安微微點頭,站起身來,走到幾棵大柳樹下,隨便用腳畫幾個圈,道:“就在這裡吧,三十個。”

於是,就在眾目睽睽下,那群常年征戰戍邊的兵卒,脫掉外衣兵甲,挽起袖子,提了鐵鍬、竹筐、水桶等物,熱火朝天的大幹起來。

有人擔水,有人和泥,有人抱來麥草秸稈,用鍘刀切成節,撒在和好的稀泥裡。

另外,還有一隊兵卒,健步如飛,搬來一些磚石。

大散關裡,一些人聽說新任的‘草包鎮守使大人’何長安,正在南門外瞎折騰,紛紛跑出來圍觀。

剛開始,大家多少還有些拘謹,縮手縮腳的不敢過來。

後來,看著何長安這個傳說中的混混還算和藹,對大家說話時,也是溫言以對,並沒什麼官架子,這讓大散關的邊卒、以及其家眷們,更加看不起這個草包。

不過,也還是陸續圍攏過來,想看看何長安到底想幹什麼。

不到一個時辰後,三十個戶外鍋灶逐漸成形,一隊邊卒陸續送來柴火,何長安給那幫大散關的大人物,每人分發了一根柴火,笑道:

“這件大事,是諸位的功勞,我何長安不敢貪天之功,這第一把火,還是交給諸位親手來點吧!”

然後,何長安自己抱來幾根木柴,屈指輕彈,一個道門最為流行的火球術釋放出來,將那些木柴點燃。

“來來來,把柴火都點著了。”

他自己提了一根木柴,走到其中一個鍋灶前,將其點燃。

眾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還是紛紛走上前去,點燃那些新盤的鍋灶。

一霎時,濃煙滾滾,火苗猩紅。

三十個鍋灶燒了起來,這一幕,再一次讓大散關轟動了。

此地為屯兵重點,除了兵營,便是邊卒、守將們的家眷,以及前代邊卒後裔,另外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來做生意的。

這座建成數百年的邊城,從一開始,在大唐人的心目中,意味著常年征戰,是鐵與血,淚與汗的一座城,向來挺肅穆的。

可這個狗日的何長安一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召集眾人,裝模作樣的來一場‘沙場秋點兵’,卻在南門外擺起三十座鍋灶?

他想幹什麼?

一個未央縣衙出身的小混混,又能幹點什麼!

更多的人走出南門外,站在遠處,對脫去官服、挽起袖子幹活的何長安指指點點,紛紛搖頭嘆息,覺得朝堂上那些人真是瞎了眼,委派這麼一位不著調的傢伙來大散關。

“好了,火點起來了,該放鍋了。”何長安朗聲喊道:“諸位,請吧。”

那些大人物不情不願的提著鍋,將其安放在熱火的鍋灶上。

何長安微微點頭,一揮手:“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