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羅伯特謝伊微微搖頭,“問題的根源不在《鋼鐵俠》,而在我們自己身上。”謝伊嘆了口氣,“新世紀敢搞這麼大的動作,是對《鋼鐵俠》票房有信心,我們有嗎?”

兩位主管沉默,助理喬治也暗暗嘆氣,問題的根源確實在自身,在《黃金羅盤》電影上,這部電影特效比較華麗,算得上製作精良。

但劇情上存在很多問題,電影根據兒童讀物《金羅盤》改編而成,講一個小女孩拿著黃金羅盤拯救世界的故事。

相比《指環王》,這部暢銷影響力小很多,故事的受眾面也狹窄。

這是先天不足,導致電影不夠吸引人。

此外電影在製作中也後天不足,電影特效特效太燒錢了,到了後期經費不夠,1.8億美元成本,再繼續增加就達到了2億,風險太大,兩家公司又不願繼續增加成本。

這導致電影前面部分與後半部分對比差別明顯,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如果電影整體很完美,質量很高,兩家公司對電影有信心,自然不會拒絕多投資幾千萬與《鋼鐵俠》打擂臺。

現在的問題是,兩家公司高層對電影的信心不大。

增加宣傳經費,賠了怎麼辦?不增加經費,《黃金羅盤》宣傳不到位,完全沒有1.8億大製作的氣勢,上映之後肯定會被《鋼鐵俠》一路碾壓,電影依然要虧損。

不管增不增加,都是個問題。

喬治輕嘆一聲,這一次真難辦了。

出了公司大樓,喬治跟著主管克里夫頓上了第二輛車子。

“老闆,回公司嗎?”

喬治轉身問道。

“去華納。”

克里夫頓主管說道。

“好的。”

車子啟動了,喬治暗暗疑惑,去華納幹什麼?

提起華納兄弟影業,就不得不重提新線影業的歷史,新線創辦於1967年,一家小型獨立製片發行公司,以製作發行低成本恐怖片為主。

在1990年之前,一直是二流獨立製片公司,到了1990年,總裁謝伊從FOX手上拿到了FOX不敢發行的香江嘉禾電影《忍者神龜》,電影上映之後大獲成功,新線大賺1億美元。

藉著電影的成功,新線晉升一線獨立電影發行公司,在獨立製片領域擁有很大影響力,不比米拉麥克斯差。

到了1993年新線被電視巨頭華納收購,成了華納集團旗下一員。

但新線總裁謝伊仍持有新線主要股權,並且享有自主經營權,華納集團不能干涉新線的電影運作。

藉著華納的投資,新線影業影響力更大了,與迪士尼控股的米拉麥克斯,同為獨立製片領域的老大。

到了2001—2003年,《指環王》大賣,賬面上的毛盈利30多億,實際上毛盈利遠遠超過這個數,據公司內部猜測有45億毛盈利,而原版作者遺產管理基金會和《指環王》出版商認為盈利至少有60億美元。

公司隱藏部分盈利的原因很簡單,可以減少給各方面的分成,譬如原著版權作者擁有分成,導演和某些演員也擁有少量分成,還有給母公司華納集團上供分成。

因為這件事,原版作者遺產管理基金會和《指環王》出版商還在跟新線影業打訴訟戰,要求追加1.5億賠償。

華納集團對新線方面也很不滿,導致近幾年華納和新線合作減少。

這一次新線影業主動接觸華納,是想幹什麼?

“老闆,我們要聯合華納傳媒一起發行《黃金羅盤》嗎?”

喬治問道。

“不聯合不行,追加投資,自擔風險,不追加投資....”

主管克里夫頓望著窗外街道上《鋼鐵俠》的宣傳海報,下面還有《黃金羅盤》的海報,兩個海報放在一起,一個像是十英尺長的梵高油畫,絢爛大氣,一個像是街邊招小姐廣告。

“唉,不追加不行,新世紀的宣傳太瘋狂了,全覆蓋轟炸式宣傳,完全把《黃金羅盤》壓下去了,聯合華納,才有反擊的機會。”

克里夫頓主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