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宇文化及急於攻打李密的軍隊,但是他每次攻打倉城,李密就率軍從後面攻打宇文化及。因而,兩軍相持不下。

東都洛陽的王世充、元文都、盧楚等人,見李密與宇文化及對峙,見有機可乘,想坐山觀虎鬥,讓李密、宇文化及兩虎相傷,洛陽隋軍得漁翁之利。

元文都、盧楚向皇泰小皇帝楊侗建議,先招降李密,讓他攻打宇文化及。

皇泰小皇帝派人向李密下詔:拜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後入朝輔政。拜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

李密正愁前有宇文化及強敵,後有東都洛陽隋軍,便欣然同意皇泰小皇帝楊侗的招降,以解腹背受敵的困局。

受降之後,皇泰小皇帝命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

徐世勣在倉城周圍挖深溝進行守衛,宇文化及受深溝所阻,無法攻城。

徐世勣又以深溝為掩護,向外挖地道,從地道中出兵偷襲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措不及防,損失慘眾。

宇文化及大敗之後,只得重整旗鼓,準備再戰。

眼看軍糧將盡,宇文化及急於求戰,他不再攻打守衛倉城的徐世勣,轉而全力攻打駐於沁水南岸的李密。

李密寡不敵眾,全軍大敗,士卒潰散而逃。泰叔寶收攏潰軍奮力抵抗,宇文化及不得不撤退。

兩戰之後,李密和宇文化及已是兩敗俱傷。

宇文化及長時間攻不下倉城,已沒了軍糧,屬下士卒有的投降李密,有的離軍逃亡,十萬軍隊只剩下兩萬。

無奈之下,宇文化及只得向北撤回魏縣。

李密見宇文化及撤走,便留下徐世勣守黎陽,自己率兵返回洛陽。

王世充見李密將要返回洛陽,認為元文都、盧楚是引狼入室,便將元文都、盧楚亂刀斬殺,東都洛陽從此由王世充獨自專權。

李密領兵走到溫縣,聽說元文都、盧楚已死,便帶兵返回洛陽東北三十里的金墉城駐紮。

李密打敗宇文化回到洛陽東北的金墉城。

經過與宇文化及所部的一番苦戰,李密所部勁卒良馬大多戰死,士卒疲病交加,戰鬥力很弱。

王世充趁李密的軍隊疲弱,一舉將李密所部擊潰,佔領洛口倉。

李密部下猛將秦叔寶、程知節、單雄信等人,久對李密不滿,投降了王世充。

此時的李密,幾乎到了窮途末路之時,只得與部下商議後,歸降了李淵。

宇文化及到了魏縣,兵力大減,他與宇文智及都已無計可施,兩人日日借酒澆愁,每日沉迷於灑色。

宇文化及喝醉後抱怨宇文智及,「你當初揹著我策劃謀害楊廣,如今一事無成,卻身負弒君之名,為天下所不容。假使將來全族被滅,你說是不是怨你招來了這滔天大禍?」

宇文智及怒道,「剛開始一切順利的時候,你為何不怨我?如今兵敗,卻將一切歸罪於我。」

眼看部下逃散將盡,宇文化及自知敗局已定,悲嘆道,「人總有一死,為何不如別人一樣,也當一日皇帝?」

於是,宇文化及命人毒殺了所立的小皇帝楊浩,自己在魏縣登基稱帝,國號為許。

說罷李密、宇文化及兩方相爭,王世充漁翁得利。

接著再說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