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率殘部,想逃過磧口城向北,李世勣率軍於磧口截擊。

頡利到磧口城,無法透過,其部下大酋長皆率眾投降,被李世勣俘獲五萬餘人。

三月,突厥阿史那思摩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武候大將軍。

突厥思結俟斤率眾四萬來降。

突利小可汗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頡利不能過磧口城,逃往小可汗蘇尼失所部。

大同道行軍總管王道宗引兵進逼小可汗蘇尼失。

蘇尼失畏懼,將頡利獻出,率眾投降。

至此,突厥各部全部歸降。

突厥各部君長齊聚長安,朝靚大唐皇帝李世民,上書朝廷,奉李世民為為「天可汗」。

李世民問群臣,「我為大唐天子,可以稱「天可汗」嗎?」

群臣及突厥各部君長,皆山呼萬歲。

從此之後,李世民賜給西北君長的璽書,皆自稱「天可汗」。

四月,李世民在順天樓,召見被俘的頡利,歷數頡利之罪,格外開恩饒其不死。

頡利千恩萬謝,痛哭流涕叩頭謝恩。

太上皇李淵聽聞將頡利擒獲,嘆道,「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困於白登,不能報仇血恨;如今我兒世民,能滅突厥,是朕託付得人,朕還有何不放心呢?」

太上皇李淵心中高興,召李世民與近貴之臣十餘人,在凌煙閣置酒慶祝。

酒酣耳熱,太上皇李淵興起,自彈琵琶高聲吟唱。

李世民起身,親自獻《大明之舞》,起舞為太上皇李淵助興。

近貴之臣,逐一向太上皇李淵敬酒祝賀,直到深夜方才罷宴。

貞觀八年三月,太上皇李淵於兩儀殿,宴請西域諸番邦使者。

他對坐在身側的長孫無忌道,「當今蠻夷率服,乃自古未有之事。」

長孫無忌向李淵敬酒,祝他長壽千萬歲。

太上皇李淵心中大悅,將酒賜給李世民。

李世民再次敬酒,祝李淵長壽,含淚對李淵道,「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是奉遵阿爺聖旨,並非是兒臣之功。」

李世民、觀音婢親自服侍李淵進膳,如同家人常禮。

當月,於長安城西舉行閱武大典,太上皇李淵親自檢閱。並於未央宮置酒,慰勞將士,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部參加。

席間,太上皇李淵命頡利起舞,又命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

既而,李淵歡悅而笑,對李世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李世民敬酒祝李淵長壽,感慨萬千,歌頌父親李淵的功德,「兒臣早蒙阿爺訓導,教以文、武之道;後跟從父親晉陽起兵,平定關中。接著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是阿爺的睿智謀劃,三年之間,宇內一統。」

「阿爺對兒臣恩寵有加,將天下重任交付兒臣。今得上天垂祐,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四夷歸附。此哪裡是兒臣能做到的,全是仰賴阿爺的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