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立為太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弘義宮在長安城外,位於皇城的北面。
皇城與弘義宮南北相對,中間隔著一條大路。
長安城北的玄武門,離弘義宮的宮門不到二里。
站在弘義宮東南角的角樓上,可以清楚看到太極宮後宮之中發生的事情。
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之後,在弘義宮東南角的角樓上,負責瞭望的長孫湛立即向觀音婢稟報:李建成、李元吉已被誅殺。
聽到訊息,在承乾殿內等候的觀音婢、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一個個都有抑制不住的激動。
觀音婢交代長孫湛繼續觀察,時刻關注東宮玄德門是否出兵。
過了片刻,長孫湛讓人來報,東宮玄德門已有將卒前往玄武門。
觀音婢問程知節,「我等何時出兵救援?」
程知節道,「不急,待他們攻擊玄武門,才能坐實太子、齊王謀反,我等再稍等片刻。」
又過了一會兒,長孫湛再次讓人來報,東宮將卒數千人,已在玄武門與南衙宿衛發生對戰。
程知節聞報,站起身對觀音婢道,「時機已到,王妃娘娘可下令出兵。」
觀音婢有些擔心地問,「東宮兵力有數千人,僅派七百玄甲兵出戰有無把握?」
程知節呵呵笑道,「娘娘放心,東宮、齊王府的府兵,在玄甲兵面前不堪一擊,別說是數千人,就是上萬人,碰到玄甲兵也會即刻潰不成軍。」
秦叔寶、段志玄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他二人也向觀音婢保證,「娘娘只管下令無虞。想當年,竇建德五萬大軍,在我三千騎兵面前,全無還手之力。」
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都曾經歷過無數次大戰,根本不把東宮和齊王府的府兵放在眼裡。
觀音婢見他們一個個勝券在握的樣子,知道他們比自己心中有數。她又轉過臉詢問房玄齡、杜如晦。
房玄齡道,「娘娘只管派兵。」
徵求過幾個人的意見,觀音婢正容端坐,命令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三位將軍即刻領兵前往玄武門,解玄武門之圍。」
「大王曾經交代,希望不要有過多的人員死傷,如若東宮、齊王府府兵潰散,三位將軍只要保證玄武門無失,不必繼續進行追殺。」
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三人領命道,「末將明白。」
玄武門外,薛萬徹正在鼓譟,領東宮、齊王府府兵向西去攻秦王府。
這時,從弘義宮殺出一隊人馬,黑壓壓一片,揚起滾滾煙塵,向玄武門碾軋過來。
謝叔方曾隨李元吉,跟著李世民征戰多年,他知道玄甲兵的厲害,對馮立、薛萬徹道,「玄甲兵所向披靡,我等不可力敵。」
馮立、薛萬徹再看身後的東宮、齊王府府兵,亂哄哄一片,連個陣勢都沒有,這些士卒,看到玄甲兵從西邊過來,紛紛已有退卻之意。
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三人率領的玄甲兵,還未到玄武門,東宮、齊王府府兵開始紛紛向東潰退。
馮立、謝叔方、薛萬徹見情況不妙,也隨著士卒向東撤退。
秦王府玄甲兵到玄武門下,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三人見東宮、齊王府府兵向後退卻,並未下令追擊,而是在城門前列陣,將城門守住。
馮立、謝叔方、薛萬徹,見秦王府玄甲兵未向東追擊,也命東宮、齊王府府兵在玄武門東列陣,雙方形成對峙之勢。
此時,李世民已上到玄武門城樓之上,他見秦王府玄甲兵與東宮、齊王府府兵形成對峙,對尉遲敬德道,「敬德將太子和齊王首級拿給他們看,告知他們,太子、齊王已經被誅。」
尉遲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級,到城牆垛口,對城下的東宮、齊王府府兵高聲喊話,「太子、齊王意圖謀反,已被主上下令格殺,爾等速速退回東宮,否則將以叛亂之罪,派大軍予以剿滅。」
馮立、謝叔方、薛萬徹,見到尉遲敬德所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級,立即翻身下馬,向城上叩拜。
拜過之後,馮立起身對眾人道,「我等已將敬君宏、呂世衡殺死,多少也算對太子有所報答,如繼續以死相拼,徒死無益,還會連累家人,不如就此罷手,回東宮聽候主上處置。」
謝叔方、薛萬徹知道,硬拼也沒有勝算,只得同意馮立的提議。
於是馮立、謝叔方帶兵返回東宮,薛萬徹怕被問罪,率十幾人逃往終南山。
再說李淵,他在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的陪同下,在望雲亭西的海池內泛舟消閒。
忽然,聽到望雲亭東邊人聲嘈雜,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不禁大驚。
裴寂驚慌失措地道,「不知是否有人叛亂?主上,我等該如何應對?」
李淵則處變不驚,泰然自若道,「想知道發生了何事,須讓人打探一下才知道。」於是命人將船靠岸。
待將船停靠在岸邊之時,玄武門外已是喊殺之聲不絕,不時有從城外射過來的羽箭跌落於殿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