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凌晨,天剛微亮,李淵即早早起來,盥洗完畢就擺駕後宮望雲亭。

卯時剛過,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都聽李淵所召入宮來到望雲亭。

李淵的三個兒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卻都還未到。

閒著無事,李淵便由幾位朝廷重臣陪著,在望雲亭西邊的海池內泛舟怡性。

在望雲亭東邊不到五十步,李世民帶領九名勇士,隱藏在昭慶殿後,小心觀察著李建成、李元吉是否進入後宮。

昨日夜裡,李元吉沒有再返回武德殿,陪著李建成一起歇在了東宮。

天還未明,李建成、李元吉也早早起來,東宮翊衛府車騎將軍馮立來報,根據玄德門城樓上守衛的觀察,主上李淵和幾位大臣已到望雲亭,正在海池上泛舟。弘義宮那邊,一直沒有動靜,沒有看到秦王從弘義宮出來進入太極宮。

李建成與李元吉合計,「看來是風平浪靜,沒有什麼異常,我們不如先老二一步,到大內去見阿爺,在老二進宮之前就將阿爺哄住。」

兩人合計完之後,李元吉揹負弓箭,佩上寶劍,和李建成一起騎馬趕赴太極宮後宮。

臨走之前,李建成交代馮立、謝叔方、薛萬徹等人,讓他們一定要關注太極宮的動靜,發現異動即率兵進入玄武門。

馮立、謝叔方、薛萬徹三人領命,答應李建成定依命而行。

對於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來說,帶武器進入太極宮是司空見慣之事。

武德末年,李淵對三個兒子極為寬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可以隨意出入太極宮內朝,不受任何限制。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靚見李淵時,都是佩帶武器、騎馬進宮,相互見面之時,都是行家人之禮。

李建成與揹負弓箭的李元吉,一起騎馬進入太極宮,從甘露門進入後宮。

李世民隱藏的地方,離甘露門有三百步左右(一步約1.5米)。

李建成、李元吉剛繞過甘露殿,就被負責望風的武士看到,李世民等人立即上馬,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離李世民隱藏的地方一百步遠處,李建成發現情況有異。

李建成狐疑地對李元吉道,「天到這個時候,夜禁已除,宮女、宦者們應該都忙碌起來,為何後宮之中靜悄悄的不見一人?」

李元吉也警覺地向四周看了看,確如李建成所說,整個後宮之中真的看不到一人,本該開著的各宮院大門全部都關著。

原來,昨日晚上李淵命內侍監王和,嚴守各宮院院門,在未得到李淵手敕之前,所有人皆不得走出院門。

李淵這樣安排,一是防止在襲殺李建成、李元吉時,傷及無辜;二是防止後宮嬪妃、宦者、宮女看到襲殺太子和齊王的真相,事後將事情傳得沸沸揚揚。

李淵、李世民的計劃安排細緻周密,但是因為後宮的氛圍太過詭譎,從而引起了李建成的疑心。

李建成、李元吉猜不透後宮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卻能夠感覺到有不同尋常的事情將要發生。

李建成看了看四周,輕聲對李元吉道,「情況有變,我們還是趕快返回東宮。」

說完,兩人撥轉馬頭便往回走。

李世民看到李建成、李元吉要往回走,拍馬從昭慶殿後馳了出來。

他高聲向李建成喊了一聲「大兄」。

李建成、李元吉扭臉觀看,見李世民和幾名武士,正催馬從後面趕了過來。他二人知道已中了埋伏,絲毫不敢怠慢,急切催馬逃離。

李元吉邊逃邊轉身向李世民射箭,連射三箭都沒有射中。

李世民挽弓搭箭,屏神靜息將霹靂神弓拉滿,瞅準時機將箭發出。

李世民的箭術可稱得上天下無雙,一箭射穿李建成的後腦。李建成中箭,當即栽落馬下。

李世民身後的九人,也向李元吉放箭。

李元吉中箭後,跌落馬下。

由於距離太遠,所射箭支沒有李世民的力度大、速度快,李元吉中箭之後,受傷並不重,他從地上爬起,逃入路旁的樹林之中。

李世民拍馬急追,不想卻被樹枝掛住,跌落馬下。馬賓士的速度太快,李世民又沒防備,這下跌得很重,一時竟未站起。

李元吉見李世民落馬,急步跑到李世民跟前,搶奪李世民手中的霹靂弓,意圖用弓弦勒李世民的脖子。

這時尉遲敬德率七十多名騎兵,從內重門衝出,來到李世民身後。他看到李世民倒在地上,李元吉正和李世民搶奪霹靂弓,便高聲向李元吉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