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佈下陷阱(第1/3頁)
章節報錯
子時之前,掌管皇城、宮城宿衛的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掌管皇城、宮城出入的臨門衛中郎將長孫無憲,來到弘義宮。
長孫順德向李世民稟報,在他來弘義宮之前,已得到訊息,東宮翊衛府和齊王護軍府的將卒,正分成小隊,從東宮南門悄悄進入東宮。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子時。
大變在即,弘義宮中卻是靜悄悄的。
承乾殿內燭火搖曳,廳中站滿了人。
長孫順德、長孫無憲和秦王府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齊聚於承乾殿大廳之中。
李世民、觀音婢並排站立於眾人面前。
李世民金盔金甲,身背霹靂弓,腰懸長劍。在跳動的燭光下,他嘴角緊繃,眼神冷峻,依然如往昔大戰前一樣沉著果毅,睿智英武。
站在李世民身側的觀音婢,也是一身戎裝,銀盔銀甲,手扶劍柄,往那一站,渾身散發出勃勃英氣,英姿颯爽。
李世民含威而立,慷慨陳詞,歷數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罪行,痛斥二人不顧江山社稷,屢屢謀害秦王府將佐,這次竟然意圖借征討突厥之機,坑殺秦王府屬下將士。
他最後說道,「主上英明,已察覺太子和齊王陰謀,準備親自過問此事。本王接到線報,太子、齊王已知奸計敗露,正召集府中士卒,意圖謀反。本王決定,以防待變,太子、齊王如有妄動,即出兵討之,剿滅叛黨。」
做完動員之後,李世民對行動進行部署。
他命令長孫順德、長孫無憲,左驍衛、監門衛仍要做到內緊外鬆,不能讓外人感覺到情況異常,以免驚動太子、齊王。
長孫順德要暗中加強皇城、宮城各門守衛,監視東宮、齊王府士卒動向和其它各衛軍士的異動,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長孫無憲要做好皇城、宮城出入人員查驗,不得放過一個可疑之人進入太極宮。
兩人領命後即離開弘義宮,回去安排。
秦王府將士一分為三。
李世民帶領尉遲敬德、張公謹和八十多名玄甲兵,暗中進入玄武門,準備襲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李世民帶人走後,弘義宮中由觀音婢坐鎮,遇到突發狀況,與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商議後作出決斷。
留在弘義宮待命的七百多名玄甲兵,由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統領。如東宮、齊王府出兵攻擊玄武門,在得到觀音婢准許後,這些人將赴玄武門剿殺東宮、齊王府叛軍。
其餘的秦王府護軍和守衛,由丁記坎、丘行恭、長孫湛統領,負責秦王府的警戒和防衛,如東宮、齊王府派兵攻擊秦王府,留守人員要確保弘義宮不能失守。
最後,李世民特別交代,弘義宮中要燈火如常,人員不得隨意走動、喧譁,不能讓長安城北諸門城樓上,看到有不同往常的舉動。
一切安排完畢,李世民準備帶領尉遲敬德、張公謹和七十多名玄甲兵前往玄武門。
八十多名玄甲兵盡皆全副武裝,背弓負槊,如臨大戰。
為防外人發現,所有玄甲兵,人銜枚,馬摘鈴,緊衣束甲,不得發出任何聲響。
出了弘義宮大門,李世民一行八十多人,騎馬跨過東西大路,來到長安城北城牆下,向東順著城牆根,靜悄悄前往玄武門。
時值月初,天上沒有月光,只有滿天的星辰。
沒有燈火引路,整個暗夜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長安城內千家萬戶燈火已息,家家閉戶而眠,已沒了白日的喧囂。
長安城外,寂無人聲,只有此起彼伏的蟲聲和蛙鳴。
到了玄武門下,尉遲敬德按照事先的約定,高聲學了三聲蛙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