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利慾薰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眾臣向李淵施禮後先後退出兩儀殿,李淵喊住李世民,「秦王,你稍等片刻,朕有句話和你說。」
李世民停下腳步,李建成、李元吉看了一眼李世民,慢悠悠並肩走出殿外。
李世民走到李淵跟前,躬身一禮道,「阿爺,喊兒臣有何事?」
李淵只是輕聲向李世民交代了一句,「你下午單獨過來,阿爺有話和你說。」
說完,衝李世民揮了揮手,「去吧。」
李世民再次躬身向李淵施了一禮,答道,「兒臣知道了。」然後,走出兩儀殿外。
兩儀殿門外,李建成、李元吉還未離開,兩人站在殿前月臺上正含笑交談。
李世民走上前,三人相互見禮,各自面帶微笑,彼此打招呼。
兄弟三人,儼然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
李淵有嫡子四人,為竇氏皇后所出。
長子李建成,性寬仁厚。
次子李世民,多智英武。
三子李玄霸,因病早亡。
四子李元吉,陰騭乖戾。
李建成年長,比其餘三個弟弟都大上十幾歲,想當年沒有名利地位所惑,相互之間兄弟情深,彼此友愛。
而如今,在世的兄弟三人,皆身處權勢的巔峰,兄弟手足之情已經不再,見面雖說是笑臉想迎,心中卻欲拔刀相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上午,在兩儀殿前的月臺之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奶同胞的兄弟三人,最後一次相對站立,一個個笑容可掬。
散朝之後,李建成、李元吉故意停下不走,是想看一看李淵要和李世民,是否進行長時間的交談。他們怕李淵和李世民私下商討李元吉抽調秦王府精兵驍將之事。一旦李淵在此事上反悔,將打亂李建成、李元吉的全盤計劃。
如今,見李世民瞬間便從殿中出來,李建成、李元吉放心了不少。.
三人之間,本沒有多少相同的話題,只是相互簡單寒喧了幾句,便施禮告辭,各自回府。
自李世民走後,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便在承乾殿陪觀音婢說話。
剛開始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還有些焦躁不安,深恐李世民進了宮會出現突發狀況。
他們四人年齡雖比觀音婢大得多,但長期以來在秦王府都是幕僚的身份,雖說是一個個滿腹經綸,足智多謀,總歸是隻起到參謀助手的作用,不曾對牽涉無數人生死的事做過決斷,遇到大事還是有些沉不住氣。
這就好比一個家財萬貫的富豪,和一個只有幾畝薄地的農民相比,在做許多事情時,富豪比普通農民更有低氣。
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常常決定一個人的見識和眼界。
觀音婢則與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不同,她從十五歲起便跟著李淵,和李世民一起為李淵獲取兵權、剿匪、擴充軍隊出謀劃策,是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劃推動者之一,見過的大場面比高儉等人要多的多。
而且,觀音婢作為秦王妃,作為李淵疼愛的兒婦,處在國家權力的頂層,知道更多的內幕、掌握更多的資訊,看事情就更全面一些。
就在高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心中惴惴不安的時候,觀音婢則是較他們四人心中有數,神情泰然自若。
等過了有半個時辰,一切平靜如常,宮中未傳來不好的訊息,高儉等四人繃著的心才放鬆了下來。
待到大家的心情都平復下來,觀音婢才驀然意識到,承乾殿是處理公務的場所。
在空蕩蕩的大殿中,觀音婢坐在正廳中間榻上,舅父高儉、四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兩位長者,在殿中兩側離自己老遠坐著,說話時都要抬高聲調。
給人的感覺是,舅父高儉、四兄長孫無忌,此時並不是自己的親人,更像上司與屬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