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剛開始立長子公子章為太子,後來改立小兒子公子何為太子,並在自己身體仍然康健時,將王位禪位於公子何,趙武靈王被尊稱為「主父」。

趙武靈王禪位於公子何後,又不忍殺害長子公子章,就將其分封於代郡。

沒想到四年之後,公子章起兵作亂,趙國權臣公子成、李兌領兵將公子章擊敗。公子章逃到趙武靈王面前求饒,趙武靈王卻不忍殺了公子章。

這樣就把公子成和李兌置於尷尬的境地,一旦將來公子章緩過勁來,公子成和李兌可能面臨滅族的危險。

於是,公子成和李兌商議後,派人衝進「沙丘」行宮,將公子章殺死,並將趙武靈王圍困於「沙丘」行宮,最後直至趙武靈王餓死,史上稱之為「沙丘之亂」。

山西周邊,以前正是「古趙」之地,也是李淵開創大唐的根基。

李淵對趙武靈王這段歷史,早就爛熟於心,如今想來有可借鑑之處,也有血的教訓。

趙武靈王太過看重父子親情,在父子親情面前難做決斷。

結果是,奠定趙國強盛之基的一代雄主,卻被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之中。

有趙武靈王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李淵在心中已下定了決心,他不但要將皇位傳於他最優秀的兒子,還要下狠心為李世民掃除後患。

在李淵之前,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兩個人被稱作「太上皇」。

一個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后追尊的。

另一個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其被尊為「太上皇」之號,是沾了兒子劉邦的光。

歷史,總要有人去開創。

如今的李淵已經有了做太上皇的想法。

李淵也算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帝王。

但他卻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最被低估的帝王。

李淵善於隱忍,一再被隋煬帝楊廣低估,才導致李淵擁兵自重,最後取代隋朝,開創李唐天下。

李淵所做的事,不符合後世帝王和禮教宗法的口味,一再被歷史低估。

在講究忠君不二的年代,李淵作為臣子,造主上的反,最後稱帝,這在史書上不值得大書特書。

在禮教宗法強調「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年代,李淵常有廢長立幼之心,這在史書上也不值得大書特書。

在每個皇帝都想幹到老死的年代,李淵在身體依然康健時,禪位於兒子李世民,這在史書上更不值得大書特書。

李淵不符合歷代帝王的口味,不符合儒家學說的口味,不符合禮教宗法的口味,所以一再被史書低估,也是在所難免。

就在這個不眠之夜,李淵下定決心,準備捨棄至高無上的皇帝之位;準備捨棄父子親情;準備衝破束縛他的禮教宗法。

李淵要用自己的犧牲和決絕,奠定大唐強盛的基礎,換來自漢以來,中國最強盛的時代。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三零五章 不眠之夜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