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急轉直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晉陽起兵以來,面對劉武周的大軍,李元吉曾在晉陽棄城而逃。後來,雖然也參加過不少大小戰事,但從來沒有單獨領兵應對過大的戰事。
遇到大的戰事,李元吉多是充當李世民的副手隨軍參戰,在討閥劉黑闥殘餘勢力時,曾作為李建成的副手。
如今,李建成推薦李元吉應對數萬突厥騎兵,如果李淵不是鬼迷了心竅,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但李淵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竟然真的同意由李元吉領兵掛帥,命李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
這時候,王晊向李淵密報,李建成、李元吉商議要謀害李世民和李世民屬下諸將。
李建成與李元吉謀劃,準備奏請李淵,讓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人,與李元吉一起出徵,並抽調秦王李世民帳下精銳之士充實到李元吉軍中。
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假如四弟得到老二的驍將精兵,擁有數萬之眾,為兄就奏請阿爺,與老二在昆明池為你餞行。到時候派驍勇之士將老二拉到帳中殺死,然後上奏阿爺,就說他暴死,阿爺沒有不信的道理。」
「事了之後,為兄指使人向阿爺進言,將軍政大權交付與你。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等老二手下的驍將,到了你的帳下,你就設計將他們全部坑殺,其餘人等誰敢不服?」
「待為兄繼承了大統,就封四弟為皇太弟。」
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都是李世民手下的不二之臣,都是為開創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的驍將,李淵怎麼會不知道?
這些人到了李元吉的手下,假如真被李元吉坑殺,李淵如何向滿朝文武交代?
這些人即使不被李元吉當場害死,隨李元吉一起出徵,出現將帥不和怎麼辦?還未和突厥開戰,將帥便開始內訌,豈不是自亂陣腳?
李淵對李建成、李元吉,要謀害李世民和李世民帳下將士的事心知肚明。
但是,李淵對這些卻熟視無睹,他竟然再次同意李建成、李元吉這種居心不良的請求;同意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等隨李元吉出戰;同意抽調李世民帳下精銳之士充實到李元吉軍中。
李淵瘋了?李淵傻了?
李淵剛到六十歲,還未到老眼昏花、渾渾噩噩的程度,怎會做出如此昏聵的決定。
雖然說中國有句古話:不痴不聾,不做家翁。
李淵可以對三個兒子的爭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李淵也不能裝聾作啞到這般程度,這可關係到幾萬大軍的生死和江山社稷的安危。
得到李淵的允許,李元吉開始從李世民帳下抽調精兵強將,整備軍隊。
待全軍人員到齊就要誓師出征。
秦王府幕僚和將士,雖不知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謀劃,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建成、李元吉這種安排不安好心。
看到情勢急轉直下,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等人一個個心急如焚。
這日,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等人,在弘義宮戢武殿心急火燎地勸李世民趕快動手。
李世民慨然長嘆,「自古以來,兄弟骨肉相殘為世人所不恥。我也知道即將大禍臨頭,危在旦夕。我想等到太子和齊王先動手,再後發制人,藉機將他們除去,也算師出有名,對主上和滿朝文武也好交代。難道這樣不行嗎?」
尉遲敬德對李世民道,「人誰願意去死?微臣等捨生忘死侍奉大王,這是上天的安排。如今大禍將臨,而大王仍猶豫不決,縱然大王輕看生死,但怎能眼睜睜看著宗廟社稷毀於一旦?」
「大王如不聽敬德諫言,敬德將不能再留在大王左右侍奉,不得不逃避於深山草莽之中,也不甘於束手就擒、引頸受戮。」
長孫無忌對李世民道,「大王不聽敬德之言,必敗無疑。敬德不能再跟隨大王,無忌也將跟隨敬德一起離開,不能再供大王驅使。」
尉遲敬德繼續勸道,「大王如今處事猶疑不定,是為不智;臨難不決,是為無勇。
李世民見眾人言詞懇切,微笑著道,「我還沒有說不動手,只不過說要等待良機,你們一個個就嚷嚷著要走,這不在逼本王嗎?都先別急著走,我們再商量商量。」
李世民與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正在戢武殿商議如何應對。
這時,宮門守衛來報,有一輛青幰犢車來到弘義宮,車中之人拿有秦王簽發的通牒,到到宮門也不下車,讓宮門守衛來稟報秦王。
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不禁好奇,不知這車內的神秘人是誰?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三零一章 急轉直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