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急轉直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觀音婢從萬貴妃、宇文令馨二人那裡得到回信兒,她們已經將關於李建成、李元吉的情況告訴了李淵。
回到弘義宮,觀音婢向李世民介紹了宮中有關的情況,和李世民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李世民冷靜地道,「先不用著急,還不知道阿爺信不信,我們斬且靜觀阿爺的動靜。」
李淵是開國之君,並不是傀儡皇帝,在這攸關江山社稷承繼的關鍵時刻,他也有自己的部署。
從淑景殿回到萬春殿,他先是喊來內侍監王和,問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尹德妃、張婕妤四人的事情。
王和所答,基本和萬貴妃、宇文令馨說的一致。
李淵吩咐王和,「你派人悄悄將東宮的率更丞王晊、齊王府長史林琅分別喊來,朕有事要問他們。」
作為皇帝,李淵在東宮、秦王府、齊王府都布有眼線,只是怕引起兒子們的懷疑,平時不怎麼動用,如今到了關鍵時刻不得不發揮他們的作用。
李淵先問東宮率更丞王晊。
東宮率更丞,官為七品,掌管東宮宮規執行,凡有宮女、宦者違犯宮規都是由率更丞出面訊問。
所以,王晊作東宮率更丞,掌握著東宮許多鮮為人知之事。有宮女、宦者為了討好王晊,甚至主動向他告密。
王晊見到李淵,不敢有絲毫隱瞞,將李建成借佛事拉攏朝中官員、與尹德妃、張婕妤私下接觸之事全部奏稟李淵。
李淵再問齊王府長史林琅。
齊王府長史,官為四品,掌管齊王府幕僚綱紀,隨時關注齊王府幕僚言行舉止。
李淵查問林琅齊王府的情況,因林琅無法進入齊王府後宅,對李元吉與尹德妃的來往並不瞭解,但對府中幕僚的情況卻瞭然於心。
林琅奏稟李淵,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往甚密,大事小事都在一起商量;對於將「元吉」附會成「唐」字之事,林琅也多少有一些瞭解。
林琅向李淵密報,齊王府護軍薛寶曾向李元吉說過,「大王的名字「元吉」,可以合成一個「唐」字,必將天命所歸,乃大唐未來之主。」
李淵問過王晊、林琅,向二人交代,近期要密切關注東宮、齊王府的動向,有情況要及時向其密報。
緊接著李淵就有了一個特別的舉動,先後將駐守靈州的李靖、坐鎮晉陽的李世勣、坐鎮洛陽的屈突通召進京,並分別單獨召見了他們三人。
李靖、李世勣、屈突通受李淵召見之後,又即刻返回鎮守之地,臨行之前都秘密前往秦王府,向李世民表態:願效犬馬之力。
眼看著到了五月下旬,李淵那邊仍沒有要處置李建成、李元吉的動向。
這時候李建成又暗中派人,給段志玄送去一車金銀財帛,來拉攏段志玄。段志玄也如尉遲敬德一樣,沒有接受,對李建成的好意進行了拒絕,並將此事稟報李世民。
程知節被外放康州刺史之後,卻不去赴任,他對李世民道,「除非陛下將知節殺了,知節誓死不會去康州赴任,還望殿下早作決斷,定下除去太子、齊王之事。」
秦王府中,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幾人,日日勸李世民動手除去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卻一直不做決斷,全然沒有了疆場上豪氣干雲、臨機決斷的勇氣。
這日,李世民從弘義宮前院,回到後花園青廬,他向觀音婢抱屈,「我快受不了了,舅父和四兄輔機,還有敬德他們天天嚷著讓我動手除去大兄和四弟,吵得我腦仁兒都疼了。」
觀音婢幸災樂禍地笑道,「打天下的時候,世民阿兄將這些有本事的人,都收攏到你的帳下,如今才知道這些人不好管。世民阿兄看一下漢高祖劉邦,看他如何處置那些打天下,立下戰功的功臣。」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看著觀音婢,「阿婢讓阿兄如漢高祖一樣,聽話的重用,不聽話的殺了?」
觀音婢眼中流露出一種富有深意的笑,「漢高祖是這樣做的,就看世民阿兄有沒有比他更好的辦法。」
李世民搖頭道,「如今我還沒當上皇帝,也不能效仿漢高祖殺害功臣。假如我將來真正能夠繼承大統,也不會有負他們,要讓他們一個個壽終正寢。」
觀音婢神秘地道,「阿爺打壓他們,或許是在幫你。」
李世民似有所悟,微微點頭道,「也許。我如今也沒完全弄明白,阿爺心中是怎麼想的。」
不幾天就到了五月底,李淵不但未處置李建成、李元吉,情勢卻對李世民和秦王府的人越來越不利。
就在這時,已故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鬱射設,率數萬騎兵,從塞北渡黃河南下,圍困榆林以北的烏城。
軍情緊急,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軍北討。
以前,遇到這樣大的戰事,都是由李世民領兵征討。
這次,李建成卻推薦李元吉,這明顯是在挑戰李世民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在試探李淵對李世民的信任程度。
讓李元吉領兵出戰,來應對數萬突厥騎兵?聽著都有些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