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掩功諉過(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淵還在因為李世民自言「天命在身」而生氣。
這時,蕭瑀送來幽州急報,驛報上說突厥將犯幽州。
李淵立時改了面容,將驛報遞給李世民,好聲好氣和他商議應對突厥之事。
將要進犯幽州的是東突厥,東突厥大可汗頡利,聯合小可汗突利準備出動突厥全部精銳進犯幽州。
大可汗頡利,是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的弟弟。
小可汗突利,是啟民可汗的孫子,始畢可汗的兒子。
大可汗頡利,是小可汗突利的叔父。
始畢可汗死後,頡利繼承了突厥的汗位,成為突厥的大可汗;始畢可汗的兒子突利,只是代表一方突厥勢利的小可汗。
如今,大可汗頡利,要聯合他的侄子小可汗突利,一起進犯幽州。
李淵看突厥人將要大軍壓境,急忙問李世民該怎麼辦。
李世民向李淵建議,應當採用封德彝提出應對之策,派精銳之師先將突厥擊敗,然後再與其講和,從而達到恩威並施的效果。
李淵同意李世民的想法,決定派李世民、李元吉率兵兩萬,匯合幽州之兵抵禦東突厥。
李世民回到弘義宮,觀音婢問起李淵召見之事。
李世民笑著回道,「被喊去挨訓。」並向觀音婢講了被訓的原因。
觀音婢疑惑地問,「為何近段時間阿爺總是拿你出氣?」
李世民好像對挨訓特別享受,不在乎地道,「阿婢可曾聽說過「打是親,罵是愛」?哪一家不是對動不動就訓斥自家孩子,對別人家的孩子卻是笑臉相迎?」
觀音婢有些不願地道,「世民阿兄淨拿些歪理來安慰自己,大伯、四叔也是阿爺的兒子,阿爺為何卻是處處維護?」
李世民似乎已成竹在胸,對觀音婢的問話卻笑而不答。
接下來兩人說起抵禦突厥之事,和以前每次出征相比,這次最讓觀音婢擔心。
以前,李世民領兵平定各方勢力,多是攻城拔寨,面對的多是步兵。李世民率玄甲兵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而突厥人全是騎兵,李世民總愛輕身涉險,假如被突厥騎兵圍住,很難從中突圍出來。
觀音婢真怕李世民出了閃失,她央求李世民,「作為一軍主帥,世民阿兄絕不能再親自衝鋒陷陣。」
李世民聽話地答應觀音婢,「阿兄就聽阿婢的,再碰到這種事,我就讓尉遲敬德和程知節他們去。」
觀音婢還不放心,她再三叮囑,「世民阿兄絕不能有絲毫大意,一是要時刻想著家中有妻兒老小。二是一旦出現敗績,你多年來積累的光環會瞬間訊息不再。如今大伯、四叔時刻想著打壓你,打了勝仗尚且引起阿爺指責,假使是打了敗仗,更會為別人詆譭你提供口實。還望世民阿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後行。」
閏七月,李世民、李元吉奉詔出兵幽州抵禦突厥,李淵於蘭池為大軍餞行。
李世民率軍趕往幽州,但大軍卻出師不利。
唐軍出發不久,便遇上連綿秋雨,士卒冒雨行軍,無不身心疲憊。
八月,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行軍,方才抵達幽州。
由於陰雨,道路阻隔難行,軍糧轉運供應不上,士卒每日只能吃個半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