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幾日,觀音婢和萬貴妃一起去見李淵,向李淵說了將李寬過繼給李智云為嗣的想法。

李智雲也是李淵心愛的兒子,因為晉陽起兵被害,李淵心中一直覺得有愧於這個兒子。現在聽觀音婢和萬貴妃說,要將李寬過繼給李智雲,李淵當即同意。

不久,李淵對李世民的兒子逐一進行了冊封。

封李承乾為恆山王,李寬嗣楚王,封李恪為長沙郡王,封李泰為宜都王。

按照歷代冊封的典制:

皇子,皆封為親王;

皇太子的兒子,為郡王;

親王的兒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

李世民的身份是親王,依照典制,李世民在世時,他的兒子們只能冊封為郡公。

只有在李世民去世後,李承乾才能承嗣為秦王;其他的兒子,只有皇帝格外恩典,才能晉封為郡王。

但李淵卻破了冊封的規矩,直接將李承乾、李泰、李恪,冊封為和太子的兒子地位一樣的郡王;李寬嗣楚王。

由此可見,李淵對李世民的看重。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不在長安,李淵的心裡很安寧。

雖說一直還沒有攻下洛陽,但每個月傳來的都是好訊息。王世充所屬的州縣,一個個在逐漸歸降。

太子李建成不在,尹德妃、張婕妤也失去了攀附的物件,兩人也比較安分。

沒有了勾心鬥角,太極宮裡也很安寧。

李淵偶爾讓妃嬪們聚一下,看一下自己的小孩子們。

在安寧祥和的太極宮裡,觀音婢和楊婧、陰月娥,依然是每日看書、練字、下棋,逗孩子,然後偷偷地想李世民。

到了來年四月,觀音婢誕下一名女嬰,李淵格外開恩,賜名李麗質。

在皇宮之中,女孩子的地位不如男孩。

公主們生下來之後,都是集中到公主院集中撫養,不知道生母是誰,也很少有公主被皇帝賜名,冊封之後被稱為某某公主。

李麗質雖說不是公主,被李淵賜名,也是一個例外。

到了四月,太極宮裡開始不平靜起來。

這個月,李建成返回長安。

李淵為示對李世民的恩寵,晉封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為衛王,成為一名親王。

接著,李淵又冊封自己的小皇子們。

冊封:莫麗芳的兒子李元景為荊王;孫嬪的兒子李元昌為漢王;尹德妃的兒子李元亨為酆王;張婕妤的兒子李元方為周王;郭婕妤的兒子李元禮為鄭王;宇文令馨的兒子李元嘉為宋王。

這些兒子封王的嬪妃們,其中有幾個不知道天高地厚,就開始驕縱起來。

她們以為自己的兒子封了王,自己也身價大增,卻沒有意識到在帝王之家,嬪妃們只是皇家傳宗接代的工具,在血雨腥風的宮庭爭鬥中,一不小心便會淪為奪嫡之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