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芙向觀音婢提起,禮部尚書、太子詹事李綱因太子的原因提出請辭之事。

觀音婢對此事十分感興趣,她問紫芙,「這是何時發生的事?」

紫芙唯恐被外人聽見,小聲答道,「李尚書總共向主上請辭兩次,第一次是在六月的時候,第二次是在主上送秦王殿下出徵之前。」

接下來紫芙將事情的詳細經過向觀音婢講述了一遍。

李綱曾任隋朝尚書右丞,大業末年隱居在鄠縣,盜賊何潘仁在鄠縣聚眾為盜時,強迫李綱做他的長史。後來李淵晉陽起兵進入關中,李綱隨何潘仁歸附了李淵。

李綱滿腹經綸,乃是飽學之士,李淵對李綱很是看重,稱帝后任命李綱為禮部尚書,併兼任太子詹事,讓他輔佐李建成。

.

剛開始的時候,李建成對李綱非常敬重,但到後來李綱日漸受到李建成身邊人的排擠。

李綱建議李建成要將李世民視為手足,以大局為重,讓他推薦李世民領兵平定天下。

而李建成身邊的王珪、韋挺、楊文乾等人卻認為,李世民功勞太高,不能再加以重用,否則將來會對李建成繼承大位構成威脅。

李綱屢次向李建成進諫,李建成卻不聽,認為王珪、韋挺、楊文乾等人的說法是對的。

李綱見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李建成採納,心灰意冷之後,便向李淵請辭。

李淵責怪李綱,「卿連盜賊的長史都願做,難道不願做朕的禮部尚書?」

李綱叩首向李淵謝罪,「何潘仁乃是一個盜賊,他每次殺人的時候,只要我勸說,他就不再殺。臣做他的長史,無愧於心。」

「陛下乃開創大唐的明主,臣實在是不稱職,每次向陛下提出建議,都像石頭投入水中一樣,沒有回聲。太子也是如此,將臣所說的話視同無物。」

「以臣之能,實在是不敢再竊居高位。」

李淵聽了李綱之言,心生愧意,極力挽留李綱,「朕知道卿是忠直之臣,還望能夠繼續輔佐太子。」

李淵不同意李綱的辭呈,封他為太子少保,繼續保留禮部尚書、太子詹事的職務。

李綱是個死腦筋,任太子少保之後,他繼續向李建成進諫,指責李建成飲酒無度、親近小人、疏遠骨肉手足。

李建成對李綱的諫言很煩,根本不予理會,充耳不聞,依然我行我素。

李綱見李建成不可救藥,就再次以年紀大為由,向李淵請辭告老還鄉。

李淵見李綱心意已決,就免了他的禮部尚書,仍保留太子少保之職。

經過這件事以後,李淵對李建成很是失望,已初步意識到,將來李建成和李世民想和平相處太難。

李淵本想著李建成仁厚,可以容得下李世民,卻沒想到天下未定,他已對李世民生出猜忌之心。

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如今的李淵處在兩難,他想維護李建成就維護不了李世民,想維護李世民就維護不了李建成。

李建成、李世民都是李淵的心頭肉,哪一個他都捨不得痛下狠手。

恰恰正趕到山西、河東、河北、山東、中原等各處戰事失利之時,正是用人之際,李淵再也無法顧及他們兄弟相爭,只得從大局考慮,重新啟用李世民。

至於說以後怎麼辦,李淵的想法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天下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太子之位?他決定先平定天下以後再說。

紫芙日日跟著服侍李淵,除了特別機密的軍機大事,許多事情都瞞不過她,按以前竇氏夫人的規矩,這種事情,打死也不能往外說。

但是,如今紫芙、青雁也將李世民、觀音婢,當做除李淵之外的新主人,她不願李世民、觀音婢受到任何傷害,便處處為維護新主人而操心。

將這些事情告訴觀音婢,紫芙認為是理所應當之事。

紫芙的心情可嘉,觀音婢卻怕她和青雁出了閃失,一不小心出了差子,不但她們二人受到傷害,也會牽扯到觀音婢、李世民。

觀音婢將其中的利害向紫芙說了一遍,交代她以後儘量不要來承慶殿,以免引起主上疑心,如果有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悄悄告訴覃蘭。

多年來紫芙一直跟著觀音婢,向來對她言聽計從,聽了觀音婢的吩咐,她頻頻點頭,答應一定照著做。

觀音婢剛回到宮中,就聽說這麼多亂事,感覺到瞬間就被捲入到宮庭相鬥的旋渦之中,她已是身不由己,整個心想靜也靜不下來。

回想在長春宮時,她和李世民是多麼悠閒自在,遠離朝局、遠離爭鬥,不用天天玩弄心機,也不會為紛紛擾擾的事情而煩惱。

他真想和李世民一直過那樣快樂相守的日子,但觀音婢明白,那樣的日子永遠不會再有。

等待他們的將是實力和智慧的較量,或許是生與死的無情搏殺。

觀音婢要好好想一想以後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