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登基稱帝的第二年,武德二年正月初三。

李淵下詔:命李世民鎮守長春宮。

長春宮位於黃河津蒲渡口以西,關中的東大門潼關以北。

宮址所在的地方,三面是懸崖,東臨黃河,面對著蒲津關,登高可以遠望太華、中條二山,俯視黃、洛、渭三河,緊扼進入山西和中原的兩條咽喉要道。

晉陽起兵後,李淵率大軍初進關中之時,便入駐長春宮,在此接待前來歸附的關中各路豪傑。

如今,李淵命李世民鎮守長春宮,目的是讓他關注中原和山西形勢,守住長安的東大門。

這樣既發揮了李世民作為定海神針的作用,又不違背李淵不讓李世民繼續建功的打算。

只要外敵不從山西、中原打進來,李世民就是一個擺設,無仗可打,無功可建。

長春宮離長安三百里,不是太近,也不是太遠。

詔命下過之後,李世民馬上就要帶著幕僚開赴長春宮。

觀音婢、楊婧、陰月娥三人都有孕在身,沒有一人可以隨行,李世民只好把她們都留在了長安城的太極宮裡。

觀音婢產期將近,預估臨盆之時將在二月,李世民不能在身邊陪伴,他心中非常不放心。再加上六皇子的生母莫麗芳剛剛難產去世,李世民對觀音婢的安危更是提心吊膽,唯恐出現一點意外。

在臨行之前,李世民專門請太醫署吳醫師為觀音婢診脈,吳醫師回稟李世民,胎兒胎位正常,只要王妃心情舒暢,多作活動,一切應該無虞。

李世民拜託丁娘子,觀音婢臨產的所有事情都由她負責操持。

為防止出現,關鍵時候沒人可用的情況發生,李世民專門將長孫湛和陸崢留下,輪番在暉政門進行值守。他吩咐覃蘭,有事的時候,隨時與長孫湛和陸崢聯絡。

一切安排完畢,李世民才帶著牽掛趕赴長春宮。

正旦剛過,李世民便去了長春宮。

把正在待產的觀音婢留在了長安的太極宮中。

乾冷了一個冬天,也沒見到雪的影子,立春過後卻粉粉揚揚下起雪來。

一夜過後,宮中的殿臺亭閣便籠在粉妝玉砌之中。

宮女們甚是勤快,一早起來,便將後殿月臺和院裡的甬路上,清理得乾乾淨淨。

觀音婢由新竹、展畫扶著,到殿門前賞雪,看到這粉妝玉砌的世界,觀音婢心中湧起了一股出去踏雪的衝動。

她忽然想起清明渠畔的數株梅花,轉首問站在身旁的新竹,「這段時間也沒有留意,院牆東邊的梅花開了沒有?」

展畫也不知觀音婢問此話是何意,搶著答道,「前幾日三娘讓我去景淑殿,我看到渠畔西邊的梅樹,開了一樹的花,粉紅粉紅的,煞是好看。」

觀音婢臉上漾起嫣然的笑,徵詢新竹的意見,「要不我們去渠畔賞花吧?」

新竹看著觀音婢高高隆起的小腹,想立刻打消觀音婢這個冒險的想法,直接阻止道,「三娘身子不方便,奴婢可不敢帶你去。」

觀音婢出去賞梅的念頭已起,不能實現,便憋在心裡有一種無法舒展的感覺。她犯了執拗的脾氣,堅持著道,「吳醫師交代,讓我多走動走動,這一場大雪豈不是將我封在了屋中?等到這雪全部化去,少說也要等十天半月,我還怎麼走動?」

新竹怕觀音婢不高興,只好解釋道,「這冰天雪地的,三娘想出去,奴婢可做不得主,我得問一下丁娘子和覃蘭阿姊。」

觀音婢笑著催促道,「那你趕快去問。」

新竹應諾,趨步走到東廂去喊丁娘子和覃蘭。

不一會兒,丁娘子和覃蘭從東廂出來,邊走邊小聲說著話,好像在商議如何打消觀音婢出去賞梅的想法。

到了觀音婢跟著,覃蘭向觀音婢施了禮,丁娘子則滿是慈愛地微笑著責備,「三娘這時候可不能耍任性的脾氣,雪天路滑,要是摔著怎麼辦?」

觀音婢看著丁娘子,露出一副可憐相,乞求道,「這剛下的雪,還沒有人踩過,哪裡會滑?」

丁娘子從小看著觀音婢長大,知道她想辦的事情,辦不到誓不罷休的脾氣,拗到最後也拗不過她,就讓步道,「要不我安排人將渠畔的雪清掃一下。」

觀音婢看丁娘子鬆了口,臉上露出勝利的微笑,她生怕丁娘子再改了主意,忙道,「不用再掃,踏雪尋梅才更有情趣。」

說完急著就要跨出殿門。

丁娘子趕忙讓展畫拿來貂皮鬥蓬給觀音婢披上,再讓她籠上貂皮袖套,親自上前幫觀音婢拉了拉斗篷的衣襟,口中埋怨道,「一點也不聽話,別一不小心,再被凍著。」

由覃蘭等人陪著,丁娘子還不放心,就親自跟在身側,一行十幾人出了承慶殿後院,要到清明渠畔去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