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籠中金雀(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想讓李建成仁愛地對待他的兩個弟弟,也不想讓李世民因為功高居傲,而生出奪嫡之心。
所以要想讓三個兒子不爭鬥,李淵就要設法壓制最有才華的兒子李世民。
李淵任命李世民為太尉、陝東道大行臺,授權其節制蒲州、河北諸府兵馬,是經過了一番苦心孤詣的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沿用隋朝的官制,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是朝中僅的三個正一品實授官職。
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等宰相為正二品。
如今授李世民為太尉,而司徒、司空兩個官位空缺,李世民是立唐以來,唯一一個正一品官員。
這意味著,除了李淵和太子李建成,李世民處於最尊崇的地位。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任命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臺,授權其節制蒲州、河北諸府兵馬,實際上是一個閒職。
蒲州、河北大部已經平定,沒有大的戰事,剿滅盜匪、流寇有地方官員來做,李世民只要確保這些地方不出大亂子就行,根本沒有建功的機會。
這樣李世民的官位已經到頂,他能夠建立的功勳也已經到頂,以後只要安心做他的平安大王就可以。
李淵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位才華橫溢的兒子,置於無用武之地,這也是李淵做父親的一番良苦用心。
李淵這樣安排,雖然是李世民受些委屈,但是他認為,這比將來兄弟相殘要好得多。
李淵要將李世民養成籠中的金絲雀。
李世民卻想做翱翔藍天的雄鷹。
李建成想削去李世民的爪牙,李世民卻在不斷積蓄力量。
李淵的詔命下達之後,李世民心中雖然不願,但是他並沒有違背李淵的聖意,當著李淵、李建成和文武官員的面,李世民欣然接受任命。
此時的李世民是英雄心中苦,有苦卻說不出。
觀音婢的身邊,始終是李世民遠航歸來安靜停泊的港灣。
在她這裡,李世民往往能夠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再次出發的力量。
聽說李世民被封為太尉,觀音婢知道,李世民雖然面上坦然,心中卻是悵然若失。
李世民回到承慶殿,與觀音婢兩人在後殿閒坐。
李世民興味索然,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致,觀音婢柔聲問李世民,「世民阿兄,是不是放不下你的宏圖大志?」
李世民嘆道,「阿兄是空有大志,卻是生不逢時。」
觀音婢笑道,「世民阿兄生於之群雄並起之時,怎會說自己生不逢時?這才是賢才英主笑傲天下的好時機。」
李世民接著感慨,「我是說,為什麼不讓我比大兄早生個一兩年?」
觀音婢微笑著道,「世民阿兄應該明白阿爺的一番苦心,從他的角度來說,不讓你繼續建功,對你和大兄是最明智的決定。」
李世民看著觀音婢,饒有興趣地問,「遇到事情,阿婢總有獨到的見解,你何不給阿兄說說?」
觀音婢向李世民陳述她的想法,「自古太子廢立,是事關江山社稷的大事,大伯既然已被立為太子,假如想要將其廢去,世民阿兄可曾想過其中的後果?」
李世民沉思了一會兒,答道,「如果要廢去大兄的太子之位,除非是大兄鑄成大錯,後果是要不將其幽禁,要不將其賜死,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將會毀了大兄的一生。」
觀音婢接著分析,「你和大伯、四叔都是阿爺的愛子,他不想失去任何一個。」
「如果廢去大伯太子之位,他將會失去摯愛的大兒子。」
「如果穩保大伯太子之位,他不但可以保住大伯,而且可以讓你和四叔,安享榮華富貴。」
「世民阿兄說說,阿爺不讓你繼續建功,是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