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得了個六皇子,是普天同慶的大事。

李淵死了個妃子,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稍微可以告慰莫麗芳的,是她死後被追封為「九嬪」之一的脩儀。

說起李淵的後宮嬪妃,就不得不再說一下重新得到李淵寵幸的宇文令馨。

自從觀音婢將宇文令馨寫給,三兄宇文士及和叔父宇文靜的書信,交給李淵之後,李淵開始再次寵幸宇文令馨。

如今的宇文令馨,聖寵正盛,和其他幾個妃子一樣,也懷上了李淵的孩子。

宮中的宦官和女官多是見風使舵之人,見到宇文令馨重新得寵,免不了對她百般巴結奉迎。以前,宇文令馨想走出淑景殿一步都有人出來作梗,現如今整個太極宮可以任她隨意穿行。

宇文令馨能夠重新得李淵垂顧,是得益於觀音婢和楊婧的全力幫助,自然對她二人心存感激之情。

得寵之後,宇文令馨飲水思源,隔三差五便去拜望觀音婢,從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雖說是三兄宇文化及仍未歸附,但叔父宇文靜已向李淵表了忠心,宮中又有觀音婢相助,在宮裡宮外,宇文令馨都是有了依靠的人。

這日,宇文令馨再次去看望觀音婢,她沿著千步廊向東,拐向清明渠東岸,順著渠畔向南,穿過睦親院,來到承慶門。

進入承慶殿院中,向北進入承慶殿東邊垂花門,再向西穿過月亮門,來到承慶殿後殿。

楊婧和陰月娥肚裡的孩子月份漸大,害喜的症狀已有所減輕,閒著沒事便一起陪著觀音婢說話。

四個有孕在身的女子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要提起莫麗芳生子之事。一個個感嘆紅顏命薄,禁不住替莫麗芳婉惜。

宇文令馨深居後宮,熟知深宮內院之事,她也痛惜莫麗芳無福,眼看著就要熬出頭,卻遺憾地撒手而去。

替莫麗芳婉惜之後,宇文令馨深有感觸地道,「在宮中眾多佳麗之中,莫脩儀已是幸運之人,想一想那些日日盼著得承聖恩之人,她們其實是生不如死。」

觀音婢怕宇文令馨言多有失,提醒她道,「宇文寶林這話不可隨處亂說,如被有心人聽去,可能因此惹禍上身。」

宇文令馨有意讓觀音婢多瞭解一些後宮的亂像,微笑著道,「多謝王妃娘娘提醒,此話我也就在這裡說一說,看王妃娘娘能否稟明貴妃娘娘,整治一下這宮中的壞規矩。」

.

觀音婢很少與後宮嬪妃來往,對後宮的情況也不怎麼了解。

宇文令馨則是長期呆在後宮,可以說對後宮的亂象深有體會。

觀音婢雖是嘴上說不讓宇文令馨亂講,但從她的內心深處來說,觀音婢還是想詳細瞭解一下後宮的情況。

吃透後宮的情況以後,一是可以為萬貴妃處理後宮事務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二是說不定以後,自己也用得著。

觀音婢有了自己的打算之後,徵詢宇文令馨的意見,「宇文寶林認為,如今的宮中都有哪些壞規矩?」

宇文寶林見觀音婢有了興趣,就不再隱瞞自己的想法,也想借機發洩一下積在胸中已久的怨氣。

她索性一股腦將自己的想法全都說了出來,她心中不平地對觀音婢道,「千百年來,宮中都有嚴格的進御秩序,現如今這進御秩序已是形同虛設。」

「隋文帝之時,獨孤皇后對文帝管制太嚴,後宮妃嬪基本上沒進御的機會,前朝各代遵守的進御製度根本沒有實行。」

「到了隋煬帝之時……」

說到這時,宇文令馨意識到楊婧也在場,她覺得不好再往下說,當著楊婧的面說她父皇的不是,確實有些不妥。

宇文令馨深表歉意地看看楊婧,改口道,「先帝在時,進御製度也沒執行。」

她抱歉地看著楊婧問道,「阿姊當著婧妹的面,提先帝的不是,婧妹不會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