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娘看甄氏的情緒,變得稍微平靜了一些,便勸她要注意身體,以後要好好照顧三個孩子。

只有三個孩子長大有了出息,才可告慰大郎在天之靈。假如他泉下有知,才會覺得為長孫家族,為甄氏母子的犧牲沒有白白付出。

沒有了長孫無乃,三個孩子成了甄氏最大的精神寄託和牽掛,也成了她不能卸下的責任。

甄氏應該意識到,她必須獨自挑著這個重擔走下去,只到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

高秋娘的每一句話,都點到了甄氏的關切之處。她是一個理性的女子,心中不免暗中掂量高秋娘的每一句話,也漸漸回覆了理智。

第二天,長孫晟一早進宮見駕,臨走前安排長孫無憲,為長孫無乃籌備喪儀。

準備在外院大廳前,搭設靈棚,靈棚中擺設長孫無乃靈位,以備親朋故舊,朝中大臣前來憑弔。

見到楊廣,長孫晟並沒有提及長孫無乃戰死之事,僅是據實奏報叛亂平復後,相州的社會秩序恢復情況。

長孫晟認為,如楊廣心無體恤之情,自己主動說起,反而有居功邀賞之虞。

還好,聽完相州當前的情況,楊廣主動問起長孫無乃的事。

長孫晟老淚縱橫,感激至尊垂憐,埋怨長孫無乃年少無知,幾為楊諒叛軍裹挾,做出助紂為虐之事。

楊廣道:“行布亦是為形勢所迫,深處賊穴,能夠心存忠義,適時反正,已是難能可貴。”接著,楊廣又問起骸骨的找尋情況。

長孫晟神情慘然,渧淚沾衣,奏道:“聽說行布等人,戰死後被挖坑群葬,至今不知埋於何處。”

楊廣聽罷,贊長孫晟平叛有功,長孫無乃等人忠心報國,當以眾臣表率進行褒揚。隨即下詔,拜長孫晟為武衛將軍(從三品),擢長孫晟次子長孫無逸為鷹揚郎將(正五品)。

並另外下詔,褒揚長孫無乃,追贈長孫無乃儀同三司。因長孫無乃身死王事,特許嗣子長孫鴻恩蔭儀同三司,次子長孫漸恩蔭朝散大夫,另賜財物五百段。

儀同三司為正五品,朝散大夫為正六品,兩者皆為散官,非實授官職。就是說只享受同等級別官員的相應待遇,而沒有實際職權。

所謂身死王事,就是官員因打仗、公事等原因為國盡忠而死。

楊廣還命幷州守將魯方卓,傾全力搜尋長孫無乃、豆盧毓等人骸骨。待尋到群葬地點後,將長孫無乃有關人等的遺骸,重新入殮運回京師。

接到詔書,長孫晟磕頭謝恩,心中暗想,這楊廣雖然殘暴無道,但也知道拉籠人心,對自己和長孫家族還算優待。

長孫晟回到府中,靈棚已經建好。

他取出楊廣所頒詔書,供在長孫無乃靈位前。命人取來白絹,寫下一幅對聯,掛在靈棚兩邊的立柱之上。

上聯是:忠孝賢良捨生取義效先賢。

下聯是:禮義仁德殺身成仁傳後世。

橫批是:行布千古。

甄氏得知兩個兒子皆蒙蔭恩,心中甚感寬慰,有了敕封的官職,他們母子的命運頓時一片光明。

長孫無乃的喪儀很快準備完畢,長孫將軍府開門三日,任親朋故舊和朝中官員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