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娘點頭同意,將長孫衝交給長孫無忌的妻子陸氏,交代甄氏、庫氏、賀蘭氏她們先在這裡說話,她和觀音婢一起去到高府。

觀音婢的舅家高府,就在大路的西邊,出長孫府大門向南再走幾百步就到了。

雖說路不太遠,但是兩位貴婦人徒步走在大街上,也極不雅觀,高秋娘和觀音婢還是坐上青幰犢車來到高府。

舅母鮮于娘子在內院門口接著高秋娘和觀音婢,將她們領到上房。

觀音婢的外祖母高老夫人已經年近七十,正笑吟吟地坐在羅漢床上,等著自己幾年沒見的外孫女。

高老夫人雖然年近古稀,但滿頭白髮,面容慈祥,身體看上去還算硬朗。

觀音婢見了高老夫人叉手屈膝施禮,口中說道,「姥姥好。」

高老夫人見到觀音婢笑得合不攏嘴,拍了拍身側,讓觀音婢坐在自己身旁。

觀音婢坐在高老夫人的身側,拉著外祖母的手,誇道,「姥姥的身體真好,還和我沒出門時一樣,一點都沒有變老。」

高老夫人看了一眼鮮于娘子和高秋娘,對觀音婢道,「多虧了你舅母和你母親服侍得好。」

然後,就笑眯眯地上下打量著觀音婢,轉臉對鮮于娘子和高秋娘道,「我說得沒錯吧?阿婢剛生下來,我就看出來她是富貴之相。如今就應了我的話,成了國公夫人。」

高秋娘為了哄母親高興,笑著道,「阿婢成了國公夫人,全是託了阿孃的吉言。」

高老夫人卻不同意女兒這樣說,「哪裡是託我的吉言?是這孩子天生命好。」

鮮于娘子想起,觀音婢成婚後歸寧的事,「阿婢婚後歸寧的時候,我看到一匹兩丈多高的馬站在阿婢住的屋外,當時我就覺得神奇。你舅父找人卜了一卦,說那是后妃之象,將來阿婢要為後為妃。」

高秋娘忙道,「阿嫂,這事可不敢亂說。」

鮮于娘子道,「對外人我哪敢說起這些,今天是見了阿婢,才又想起了這事。」

「不過離應驗也不遠了,我看唐王不久就要稱帝,到時候世民就要封王,阿婢也就成了王妃。」

觀音婢非常關心舅父高儉,她問舅母鮮于娘子,「這段時間可有舅父的訊息?」

鮮于娘子一臉的憂慮,「你出嫁那年,你舅父被貶去了交趾朱鳶縣,一直就沒有再回來。前幾年還經常有書信往來,這兩年盜賊蜂起,變亂叢生,驛路也不暢通,就再也沒有收到你舅父的書信,也不知他現在情況如何。」

觀音婢勸慰鮮于娘子,「舅母也不必太過為舅父擔心,舅父滿腹經綸,足智多謀,在這亂世肯定會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不會有什麼閃失。」

鮮于娘子是經歷過大苦大難之人,對一切事都看得很開,她坦然道,「我也相信你舅父定會平安無事,不管怎樣,我當下最重要的是照顧好你外祖母。」

高老夫人看幾人說起兒子高儉,她呵呵笑道,「你們都放心吧,我前幾日還夢見士廉平安無事,說他不久就會回來。」

幾人說著話,眼看就到了中午,高秋娘邀請高老夫人和鮮于娘子到東院,說是中午和幾個兒婦們聚一聚。

高老夫人年紀雖大,卻喜歡熱鬧,就高興地點頭同意,便和觀音婢她們三人一起乘上犢車,來到長孫無忌的府邸。

中午,一家人在一起用了午膳。

下午,高秋娘又留下觀音婢說話,直到快到夜禁的時候,才不得不催著觀音婢趕快回去。

在孃家和家人敘了一日的骨肉親情,觀音婢也捨不得離開,她真想在家裡多住上幾日,但是哪有出嫁的女兒住在孃家的道理?

高秋娘催道,「你再不走,再過半個時辰就要關了坊門,到時候怕是回不到府裡。」

庫氏笑道,「母親不必再催,如今的長安就是唐王府的,哪一個敢把秦國公夫人關在坊外?」

高秋娘肅容道,「說是這樣說,也不能自家壞了規矩。」

幾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外院走,到了犢車跟前,觀音婢又抱過來長孫衝親了親,才由侍琴、展畫扶著上了青幰犢車。

回到自己院裡,觀音婢還是獨自一人,守著那空空的房子。

李世民不在家的日子,觀音婢看到屋中他們新婚時的那些擺設,總是睹物思人,也靜不下心讀書做事,覺著有些百無聊賴。

她對李世民歸來以後的日子有特別的期待,期待著從此之後,她和李世民也如別家的小夫妻一般水(乳)交融。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九五章 骨肉親情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