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起兵之初,可以說是「三高」當道。

起事前,李淵殺了高君雅,

現在是西河郡丞高德儒、龍山縣令高斌廉不願隨李淵起兵。

高斌廉派人向楊廣奏報李淵起兵的訊息。

楊廣聞報大驚,敕命東、西兩京嚴加防備。

代王楊侑接到楊廣敕命,派宋老生率兵兩萬進駐霍邑,屈突通率兵數萬進駐河東,阻擋李淵大軍南進之路。

李淵對文武官員道,「龍山縣近在咫尺,翻不起大浪,不足為慮。西河卻擋在義軍南行的路上,必須將其攻下。」

六月初四,李淵命李建成、李世民率軍攻取西河郡,對外號稱「義軍」。當時文武官員還沒有任命官職,軍中將士都稱呼他們大郎、二郎。

臨行之前,李淵對李建成、李世民道,「你們還年輕,少不更事,先以西河郡看你們的表現,所有人都看著你們,你二人要勉力而為。」

李建成、李世民跪下回話,「家國之事,最重忠孝,我們定嚴守軍令,興仁義之師,一切按父親大人的旨意行事,如有違犯,請以軍法從事。」

李淵勉勵道,「如果你們能說到做到,我就不再有所憂慮,望你兄弟二人能夠不孚眾望,言行如一。」

李建成、李世民所率軍隊剛剛募集,尚未進行整訓。李建成向全軍講明軍法之後,才出徵向西河進發。

一路上李建成、李世民與將士們同甘共苦,遇到鄉民晉獻則共同分享,遇到警訓則身先士卒。

與民則秋毫無犯,果菜時蔬非買不食,有士卒竊取民間物品者,即尋找物主照價賠償,也不過分苛責竊取物品計程車卒。

軍士和百姓都對李建成、李世民心悅誠服。

到了西河城下,李建成、李世民不穿盔甲,親自向城中軍民喊話,言明所率軍隊乃仁義之師,不擾民害民,所做所行皆是為民請命。

義軍駐紮城外,卻不騷擾百姓,處處為百姓提供方便,城外有想入城者,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放他們入城。城內軍民見義軍如此寬容大度,都想追隨李淵,但是郡丞高德儒卻仍是執迷不悟,他下令,城中軍民都要誓死堅守西河城。

六月初十,義軍架梯攻城,「義軍」將士個個奮勇爭先,紛紛登城而上。西河郡守軍無人應戰,司法書佐朱知瑾等人心向義軍,從城上引兵進入城中,捉拿郡丞高德儒,將其送到「義軍」營寨門前。

高德儒曾任楊廣親衛,當年他在洛陽西苑看見野雉,自稱看見鸞鳥,作為祥瑞奏報楊廣,楊廣心中高興,因此事將高德儒的官職連升數級。

如今高德儒被抓,李世民歷數他的罪狀,「你就是一個佞臣,看見野雞,卻謬說是鸞鳳,稱之為祥瑞,故將野雞當鳳凰,以此佞惑主上。這與趙高指鹿為馬,何其相似。如今我等興兵舉義,就是要誅殺像你這樣的奸佞之輩。」

最後,李世民下令將高德儒斬首,其他部屬官吏不殺一人,半日之間平定西河,然後凱旋而歸,往還只用九日。

成功舉兵起事,首戰告捷,凱旋而回,觀音婢和李世民為了這一天準備了幾年。

如今一切都已成真,他們在猶豫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以前努力的重點在於籌劃起兵,勸父親李淵下決心早點舉事。

如今李淵在李世民的勸說下終於起兵,從幕後走向了臺前,所有的光環都映在李淵的身上,似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始至終一直都是李世民在謀劃推動。

這幾日,李世民不斷在思考,下一步該做何事?假如真有一天李家獲得了天下,他是否要爭太子、爭皇位?

靜下心來想一下,一切還是草創未就,如今就談太子和皇位,簡直是痴思妄想。

他決心還是將眼下的事情做好,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沒有現在哪有以後,拋開現在苦思來日的榮耀,只能是憑空建造空中樓閣。

但李世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爭名奪利之心,是人就逃脫不了慾望和名利的糾纏。

從西河班師回晉陽之後,他所聽到、見到的一切,還是讓他感覺到有失落之感。

班師之日,李建成、李世民率軍返回晉陽,李淵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到城門迎接,城頭上絳白兩色旗幟迎風招展,晉陽百姓夾道歡迎,滿城皆是喜氣洋洋的熱鬧景象。

李淵見到大郎、二郎滿懷欣喜,二人向李淵見禮之後,李淵左手拉著李建成,右手拉著李世民,三人並肩而行,城上軍士和街邊百姓口呼「大郎、二郎。」

李淵放開大郎、二郎的手,三人向街邊百姓拱手致意,一路步行來到晉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