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下一步棋(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發自內心地讚賞觀音婢,「劉文靜出獄,多虧了阿婢的謀劃。」
觀音婢卻不居功,對李世民道,「這次救劉文靜出獄,武士彠、劉世龍當屬首功,是他二人說動王威,事情才這麼順利。」
「世民阿兄這兩日見他二人,要好好誇獎一番。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
李世民點頭,「在救劉文靜這件事上,他二人確實沒少費心。這兩日我見了武士彠、劉世龍,會當面向他們致謝。」
正旦節過後,除了正月初八那日,李淵在官署召集太原郡文武官員議事,其它時間仍是躲在別院深居不出,也沒有再次到留守府官署。
作為兒子,李世民不便到李淵蓄養侍妾的別院,一是怕他去別院於禮不合,二是怕引起李淵心中不快。
如今到了起兵起事的關鍵時刻,李世民有許多事要和父親商議,李淵卻經常躲在別院不出,對李世民造成很多不便,他怕因此誤了大事,就想讓裴寂勸說李淵白天到官署辦理公務。
等到劉文靜從太原獄出來,在府中休養了幾日,李世民讓丁記坎約劉文靜、裴寂到長孫順德宅中,商議勸說李淵起兵之事。
裴寂、劉文靜、丁記坎等人,到了長孫順德前院客廳以後,李世民關切地詢問了劉文靜近幾日的身體情況。
劉文靜精神抖擻,神彩不減從前,對李世民道,「一個多月的牢獄之災算得了什麼?正可磨鍊一下心志,只是生了幾處凍瘡而已,身體並無大礙。」
接下來,劉文靜又將感謝李世民救他出獄的話說了一番。
李世民遜謝了一番,才將話引入正題。
李世民分析了當下局勢,幾人都認為籌劃舉兵起事已迫在眉睫,不能再作拖延,遷延不發恐將誤了先機。
李世民客氣地請求裴寂,「裴宮監,這段時間家父一直都在別院,商議重要之事甚是不便,還需麻煩你勸說一下家父,讓他常回官署處理公務。這樣我有事就可隨時見他。」
裴寂並沒有直接答覆李世民,而是笑著看了看劉文靜,「劉縣令是始作俑者,為唐公購置別院是他的主意,應該由他去說。」
李世民知道他有意在賣弄,就恭維他道,「還是裴宮監去說最為合適,你與家父情同手足,無話不談,說話更隨便一些。如其他人去說,家父如端起國公的架子,就不好再住下說了。」
劉文靜也道,「勸說唐公,非裴宮監莫數,你與唐公關係最為親密,有許多話,只有你才能說出口。」
裴寂裝作無奈道,「你們都認為只有我能勝任,我也只好勉為其難了。」
劉文靜見裴寂一副扭捏作態,離了他辦不成事的樣子,說道,
「其實勸唐公回官署並非難事。」
「裴宮監只需對唐公說,突厥屢屢犯境,馬邑軍情緊急,唐公如再不理事務,至尊恐會降罪。」
「唐公聽了,自會回官署理事。」
李世民不喜歡在說正事時左拉右扯,就乾脆對裴寂說道,「裴宮監就照劉縣令所言去說,家父定會同意。」
裴寂見李世民說話換了語氣,也不再有那麼多廢話,連忙點頭應諾。
裴寂與李世民認識這一年多來,從瞭解不深,到如今十分熟稔,無話不談,他發現李世民與李淵處事方式極為不同。
李淵做事有些懶散,不急不躁,辦事有些拖沓。而李世民則不同,他外表隨和,俊逸灑脫,內心卻堅如鐵石,一旦定了的事,不容更改,關鍵時刻他身上散發出一種威儀,給人一種不可抗拒的感覺。
裴寂在李淵面前很隨便,但是面對李世民,他卻從不敢妄言,好像他還沒有說,李世民就已洞悉了他的內心。
商量過勸李淵回官署的事,幾人又商議如何勸說李淵同意籌劃舉兵起事。
李世民和幾人商定,等李淵回到官署之後,由李世民、裴寂、劉文靜共同去說李淵,如果李淵還不同意,就讓裴寂私下和李淵去說。
李世民作為兒子,有些話沒法從他口中說出,這些話就由裴寂去說。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七五章 下一步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