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婢說長孫順德、劉弘基和竇琮的武藝高強,並不是為了排武藝的高低,目的是要給他們的妻子鼓勁,讓她們放下心中的疑慮,

她寬慰崔氏、頓氏、馨兒、遊氏,「你們的郎君,是這數萬軍中武藝最好的,是本事最大的幾個人。」

「劉阿兄和琮舅,以前搶突厥人寶馬的時候,突厥人見了他們都嚇得兩腿打顫。現在見了他們,還不落荒而逃?逃得慢了,一箭射過去,連小命都沒了。」

說到「一箭射過去」的時候,在人前一向莊重沉穩的的觀音婢,突然調皮了一下,兩手做了個射箭的手勢。

經觀音婢這麼一說,崔氏、頓氏、馨兒、遊氏才發現,自己的郎君竟然不是平凡之人,對他們出征打仗之事自然是放心了不少。

幾個人心中少了憂慮之情,取而代之的是以郎君為榮的驕傲。

觀音婢見幾人面上有了喜色,接著問她們,

「你們家郎君本事都這麼大,不去打仗,讓他們呆在家中幹何事?」

「喝酒?賭錢?看孩子?還是讓他們在家吃閒飯?」

馨兒點頭附和,「有本事不用,確實可惜了這身本事。」

「他們從小就開始練武,等的就是這一天,要是練了一身武藝不上戰場,還那麼辛苦練武幹什麼?」

觀音婢說那麼多,讓她們認識到自己的丈夫不是一般的男人,讓她們為有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郎君感到驕傲。

接下來,觀音婢要讓她們看到丈夫出征打仗的好處。

這樣,以後再碰到郎君出征打仗的事,她們就會打心眼裡給予支援。

觀音婢抓了些乾果放在每個人的面前,幾個人邊吃邊聊,她見崔氏和頓氏一直不怎麼說話,就故意引她們說話。

「崔娘子、順德嬸孃,你們想沒有想過,將來被敕封為郡夫人?」

頓氏柔聲問觀音婢,「郎君要做到多大的官,我們才能敕封郡夫人?」

觀音婢微笑看著頓氏,答道,「要做到三品。」

崔氏問,「做到三品是不是很容易?」

觀音婢笑了笑,「也不是太容易,滿朝文武估計也超不過一百個。」

.

頓氏、和崔氏沒再說話。

遊氏卻有些洩氣,「天下的人有千千萬,三品官不到一百個。我看這郡夫人還是別想了。」

觀音婢給她們鼓勁道,

「那可不一定,你們郎君在數萬大軍之中,還是武藝最好的呢。」

「全國才有幾十萬軍隊,你算算他們的武藝在不在前五十名之內」

遊氏在心中盤算了一下,「還真差不多。」

觀音婢對四人感慨道,

「這男人要是沒有本事也就算了,要是有一身本事卻整日窩在家中,就白瞎了這身本身。」

「好男兒就要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將來封妻廕子。你們說是不是?」

不得不說,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個人的見識確實重要。有見識的人,看問題看得透,說起來頭頭是道,說的話令人信服。

觀音婢從小沉迷於讀書,精通經史、謀略,看事深遠,見識深刻。別看她只有十六歲,但和幾個常年困守於深閨的婦人一比,有鶴立雞群的感覺,每句話都透著智慧和膽略。

像頓氏和崔氏,在外人面前連說話都羞於啟口,更不要說讓她們去勸人了。

馨兒是和觀音婢一起長大的,她對觀音婢的與眾不同早已是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