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飲食男女(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要和觀音婢商議將來的佈局。
觀音婢看著李世民苦笑,「我整日幽閉在這官署之中,已不知今夕是何年,如何與你商議將來之事?」
「做作任何決策,都需權衡各方面情況,如今我孤陋寡聞,與你設謀就如同閉門造車。」
李世民忙笑道,「阿婢別急,我現在就將天下大勢說給你聽。」
李世民首先向觀音婢詳細說了,當下的天下大勢。
然後,他向觀音婢談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天下雖亂,流寇遍地,但真正能夠撼動大隋江山的還沒有一個。朝廷年初派出十二路討捕使,各地叛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如果李淵現在舉兵起事,楊廣定將之視作心腹大患,必集全國之力進行討伐,這樣反而減輕了各地叛軍的壓力,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從而藉機坐大。
而父親李淵的力量,在朝廷的合力打擊下,則面臨滅頂之災,可能大業未成,卻全族被滅。
李世民認為,如今最好的對策,應該是積蓄力量,待機而行。父親李淵掌握著太原、西河、雁門、馬邑、河東等山西五郡的軍政大權,只要不宣佈起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放手擴充勢力,號令五郡的軍政官員。
當前最緊要的,是穩固好山西五郡做為根基,嚴防其它勢力對山西的襲擾,拒敵于山西之外。
這樣待機而行,就不會有來自朝廷圍剿的壓力,軍政皆聽號令,民心安定。
從擴充實力的角度來說,雖未起兵,卻有比起兵更好的效果,也不會像其它叛軍一樣,在沒有根基的情況下,如流寇一般朝不保夕。
觀音婢非常同意,李世民的想法和分析,她所擔心的,是李淵對時機的把握問題。
起事的時機很重要。
時間早了,會受到官府的圍剿。
時間晚了,其它勢力可能已經坐大,必將成為將來奪取天下的勁敵。
李淵胸有大志,但處事卻多思寡斷。
最佳時機可能稍縱即逝,如果任父親李淵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就有可能錯失良機。
用人方面,是李世民和觀音婢共同擔憂之事。
父親李淵手下的部屬,大多與李淵都是公對公的關係,並非是同心、同欲、同命的心腹,一旦有害、有利、或有其它誘惑,就可能離心,再多的軍隊也會分崩離析。
李淵作為山西五郡的軍政首腦,他怎肯屈尊去私下結交那些下屬?與下屬沒有私誼,他們怎肯幹心為李淵賣命?
李世民和觀音婢斟酌再三後商定,要在不讓李淵知道的情況下,私下籠絡人才,結交重要官員和當地豪強。
待到與這些人私誼深厚,時機成熟之時,李世民便可以名利地位相誘惑,驅使這些自己籠絡的人,勸導父親李淵起事。到時候弓在弦上,不得不發,李淵也只得同意李世民的決定。
李世民和觀音婢,將舉兵起事的前前後後,考慮得清清楚楚,對整個事情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
他們兩人認為,當前所要做的,就是要籠絡各方面的人才,培植自己的心腹。
商量完下一步的打算,觀音婢給李世民和自己各斟了一盞酪漿,兩都端起酪漿慢慢啜飲。
觀音婢突然想起竇琮的事,她忽閃著明亮的眼睛看著李世民,
「世民阿兄怎麼考慮竇琮從舅的事?」
李世民放下酪漿,似乎為竇琮的事犯愁,
「從舅可能對我帶劉弘基回來的事,耿耿於懷,要不然也不會跑到劉文靜那兒去訴苦。」
提起竇琮,觀音婢心中就覺得好笑。
她笑著問李世民,「世民阿兄,你覺得竇琮從舅,像不像一個耍脾氣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