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結交太原郡官員和當地豪強需要花錢,李世民覺得找父親李淵,或大兄李建成要錢都不太合適,他心中有些作難。

觀音婢說她有辦法解決,李世民問她如何解決。

觀音婢問李世民,「你難道忘了我有一個陪嫁的莊園?」

李世民驚道,「你難道要賣莊園?」

觀音婢責怪李世民,「你真是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難道用錢就得賣莊園?」

「莊園裡每年都有地租,這些年我沒用過一個錢,有不少的積蓄。我想將這些錢拿出來,用這些錢結交官員和豪傑之士。」

李世民聽觀音婢說要動用她的陪嫁,他哪裡忍心?連忙推辭,「這樣不行,我還是想想其它辦法。」

觀音婢卻非常堅持,「你說我要錢何用?是鋼就要用在刀刃上,錢就要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

「你我夫妻同心、同命,難道還要分出你我?將來如能打下江山,是你的,也是我的。」

「如果打不下江山,你說這莊園還在嗎?錢還會在嗎?一切都將成空。」

李世民見觀音婢說得句句在理,言語之中透出堅決,而且有些悲壯,有將全部身家都要押上的感覺。

這就是觀音婢與一般婦人的不同。

一般婦人是小處斤斤計較,大處卻心中無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觀音婢則不同,她知道權衡利弊,懂得取捨,知道以小博大。她知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李世民拗不過觀音婢,只好同意她的想法。

觀音婢和李世民商量,讓李世民去找李淵,將丁記坎調過來用一段時間。

由丁記坎去新豐老莊找長孫無忌,讓長孫無忌幫忙,到長安西二十里鋪觀音婢的莊園籌錢。錢籌好之後,為方便路上攜帶,再將官錢換成黃金,由丁記坎秘密帶回晉陽。

如果這些錢將來不夠用的話,觀音婢打算讓長孫無忌再資助一些。

兩人商定以後,覺得這事宜早不宜遲,第二日李世民就找李淵調來了丁記坎。觀音婢寫好給長孫無忌的書信,讓丁記坎帶上,即日就派丁記坎去新豐老莊找長孫無忌。

丁記坎走後,李世民和觀音婢在一起商議,下一步該做何事。

李世民認為,應該從晉陽縣令劉文靜,和晉陽宮駕部承務郎裴寂兩人身上開啟突破口。然後,再透過劉文靜和裴寂引薦,認識太原郡鷹揚府的主要官員。

當前的主要問題是,李世民只與劉文靜、裴寂認識,卻沒有過多的交往,交情不深。

李世民的想法是,要與劉文靜和裴寂深相結交,必先了解清楚兩人的喜好,才能夠因人施策,採取合適的辦法,將兩人引作心腹。

李世民和觀音婢正在商量,如何接近劉文靜和裴寂,這時聽到官署門前一陣吵鬧。

李世民奇怪,有誰竟然這麼大膽,敢在討捕使官署門前喧譁。

觀音婢取笑李世民,「你又不是討捕使,官署前有人吵鬧與你何干?討捕使是敕命欽差,守門士卒哪容人在此放肆,自會有人去管。哪裡需要我們去操心?」

兩人就不再理會大門外發生了何事。

但過了大約有一刻鐘時間,吵鬧聲非但沒停止,反而越來聲音越大。

觀音婢對李世民道,「鬧了這麼長時間,這就有些奇怪了,是不是讓覃蘭到前院,探聽一下發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