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使出長孫晟所授的連射神技「追風箭法,向那「劫匪」頭頂上射出三箭,但並未將弓拉滿,所射之箭也沒有達到最快的速度。

那人見箭飛來,也不含糊,抖動手中馬槊,將三支箭全部擊落。

按照賭約,按說這一局算是那人贏了。

但那人卻毫無得意之色,卻是有些心驚。

他此生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以這麼快的速度連續射出三箭。而且,對方提前提醒,要射自己頭上幞頭,自己持槊護在胸前,並且三箭是射向同一個方向,當箭來時,自己只要將槊稍作移動,就可將三箭擊落。

如果對方不作提醒,且箭射向自己身體三個不同的地方,擊落第一箭後,再擊第二箭時,槊的移動範圍就要大得多,時間就有可能來不及,更不要說躲過第三箭。

所以那人不免心驚,也暗贊李世民箭術超群。

李世民三箭射罷,見對方竟將三箭全部擊落,也暗贊對方武功不俗,不但眼明,而且手快。

觀音婢以前見李世民練過這種箭術,知道這三箭的威力,她本來以為那人擋不住這三箭,待見他將三箭全部擊落,竟然大聲為那人叫起好來。

李世民扭臉含笑望著觀音婢,「你覺得此人算不算一個人才?」

觀音婢也有惜才之意,微笑著道,「應該是當之無愧,世民阿兄可不要傷他。」

李世民點頭,「這個我知道,但必讓他知道我的厲害,他才會心服。」

那人見李世民射過三箭之後,竟然無視自己,和身邊的女郎說起話來。

他不耐煩叫道,「說是賭兩輪,你為何不接著射下一輪?」

李世民停下和觀音婢說話,笑著對那人道:

「看來先生武藝還算不錯,第一輪你贏了,保住了你的寶馬。」

「但你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剛才我並未將弓拉滿,未使全力,第二輪就不再和你客氣了。」

「我就要射了,你可要做好防備。」

那人也很聽話,持槊護在身前。

李世民說罷,拿出在長安東校場比武時的氣勢,只聽弓弦連響,三箭已幾乎同時射出。

這次可沒有上次好防,三箭全速向那人飛去。

那人竟將第一箭擊落,但再擊第二箭時,手中馬槊卻來不及回擊。

他只得眼睜睜任第二箭,從自己的幞頭上穿過,接著他直接去擊第三箭,還好總算擊在了箭尾之上,那箭偏了方向,向一邊飛去。

李世民射完三箭之後,見那人竟能擋住兩箭。

在這麼近的距離,這麼快的箭速,即使是讓李世民自己來擋,他也不敢保證能將三箭全部擊落。

李世民心中和自己作了一下比較,單說馬槊的招式,那人的武藝應該和自己不相上下。.

這時觀音婢在李世民身後小聲說,

「世民阿兄,你要想辦法留住他。要不就將這匹騰霜送他,他看你贏了還要送馬給他,定會動心。」

李世民認為,觀音婢所說確是一個好辦法,一匹寶馬換來一名驍勇上將,也是值得。他想看看對方有何反應,如果他轉身離去,再喊他也不遲。

那人好像被李世民所射之箭震懾到了,他愣怔了片刻,可能是嚇呆了,也可能在心中盤算下一步怎麼做。

接著,那人不慌不忙將馬槊懸於鞍後,取下頭上幞頭,被箭射斷的頭髮隨風飄散於地,他看看幞頭上的箭洞,然後攏了攏散亂的頭髮,重新挽好,將有箭洞的幞頭重新戴在頭上。

整理完頭髮,那人看了看李世民、觀音婢等人,好像沒有離去的意思,卻見他翻身下馬,牽馬穩步向李世民幾人跟前走來。

走到相距一丈遠處,那人停下,拱手向李世民道,

「唐國公府二郎君,果然名不虛傳,箭術舉世無雙,池陽劉弘基不揣冒昧,前來拜會。」

李世民見這位自稱劉弘基之人,竟然認得自己,心中不免驚異。

李世民連忙下馬,也拱手施禮說道,「世民年幼,孤陋寡聞,不懂人情世故,不識英雄大名,還望見諒。」

劉弘基自我介紹,「在下劉弘基,雍州池陽人士,原河州刺史之子,父諱劉升。」

他只所以說出父親的原來的官職和姓名,也是為了取得李世民的信任,讓李世民知道自己也來自於世族名家,並非是市井無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