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帖出告示,勸說盜賊來降。

但是過了數日,竟沒有一個盜賊前來歸順。

李世民向李淵分析沒有盜賊來降的原因。

他認為,只所以無人來降,是因為盜賊不相信官府會赦免他們的死罪,怕官府是誘降,沒人願自投羅網。

李世民建議先說服幾個盜賊頭目來降,然後當作示範。有了示範,鄉里便會口口相傳,賊眾就會紛紛效仿。

李淵感嘆,「盜賊頭目皆藏匿鄉間,我等到何處去找?」

李世民笑道:「阿爺可曾想過?我等找不到,鄉長、里正卻能找到,說不定他們與盜賊還會有所勾結。」

「阿爺可許下重賞,凡說動盜賊來降者,最高可賞十萬錢。」

「在明年正月之前,未有說動盜賊來降的鄉長、里正,按與盜賊勾結論處。」

李淵依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照李世民的想法去做。

他責令縣令、鄉長、里正,務必於正月前勸說一定數量的盜賊投降官府,沒有成效者一律免職查辦。

果然不出兩日,即有一名鄉長說動一個盜賊頭目,帶二百多人來降。

李淵依諾獎賞這位鄉長五萬錢,授予來降盜賊頭目八品勳侍之職,所有歸順的賊眾皆編入軍隊、列入軍籍,按官軍士卒供應衣食。

常言道,好戲難開。

盜賊來降的勢頭一開,訊息便在鄉里之間口耳相傳,盜賊頭目們很快就聽說,投降官府不但可以免去死罪,而且可以封官。

於是,鄉長、里正紛紛說動盜賊來降,李淵全部依諾予以封賞,將來降盜賊編入軍隊。

過了正旦節,未出正月,絳州盜賊來降者達三萬多人,李淵統率的軍隊也擴充到六七萬人。

這時已是隋大業十二年,當時天下已經大亂。

就在李淵在絳州招撫盜賊之時,當年正旦節朝會,全國有二十餘郡未派使者參加朝會。

楊廣無奈,向全國派出十二路討捕使,討捕盜賊,李淵由河東、山西慰撫使,改任河東、山西討捕使。

出了正月,李淵又發出告示,限未降盜賊十日內來降,超過期限未降者,不予赦免。.

十日內,又有少數未降的盜賊前來歸順,到了此時,絳州境內盜賊幾乎全部歸順,未降者已是寥寥無幾。

李淵最後發出告示,凡舉報未降盜賊者,官府予以重賞。

匪首敬盤陀等人見大勢已去,在絳州再也無法存身,只得逃往其它州郡。

接下來春時漸到,李淵命地方官吏安撫民心,組織百姓從事生產。

到了三月,李淵上書楊廣奏報剿匪成效,然後率大軍返回晉陽。

晉陽春晚,夏曆三月中旬才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觀音婢原想著,這一個春天仍和往年一樣,又要辜負這大好的春光,恰在這時李世民從絳州返回晉陽。

觀音婢依然沒有忘記,李世民曾經答應過她,要帶她飽覽大好河山的承諾。

她見外面春光明媚,就問李世民,「世民阿兄,這個春天準備帶我到哪裡去玩?」

李世民深情地看著觀音婢,問她,「你想去哪裡?」

觀音婢想了想,似嬌似嗲,說道:「聽說石壁寺香火很旺,咱們不如也去上上香。」

李世民將她像小妹妹一般寵著,溫柔地摸摸她的頭,笑著答應她,

「阿婢妹妹想去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時正好是個空閒的時候,他也想在愛侶的陪伴下,到外面散一散心。

如今天下已亂,估計今後數年都要面對連年的征戰與廝殺。錯過了這個春天,再想陪著愛人輕鬆出去玩,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石壁寺在晉陽西南有一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