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承趾和來峻在交耳低語,對李世民顯出輕視之意。

這兩人祖、父兩代都有多人在朝中擔任要職,兩家如今是權傾朝野,其聲勢不輸於當年的楊素、楊約兄弟。

宇文承趾和來峻也是武藝高強,號稱大隋勇士,兩人年齡比李世民還要大上幾歲,卻只是從七品的勳衛。

現在看到李世民小小年紀,就是正七品的武衛,心中有些不服,於是便私下議論,口出輕視之辭。

李世民雖然聽到看到,也未作理會,他知道在點卯之時,私下耳語,實際上已經違反了軍令。如若大將軍嚴究,定當少不了一番責罰。

雲定興可能是沒看見,也可能是裝作視而不見,並未對宇文承趾和來峻在臺下交頭接耳做出任何表示。

點卯完畢,行軍司馬宣佈十二條軍令。

軍令宣讀完畢,臺下肅然,鴉雀無聲。

為壯軍威,鼓舞士氣,雲定興下令所有武衛、勳衛逐一展示武藝。

這些年輕武衛、勳衛基本上都是初次隨軍出征,雲定興對各人的情況也不太熟悉,他想透過各人的武藝展示,增加對他們的瞭解。

因為,將要面對的敵人突厥軍隊擅長騎射,雲定興決定以考校他們的騎射技能為主。

值勤屯衛傳令,所有士卒分列校場東西兩側,三十二名武衛、勳衛分兩列站立點將臺前。

勳衛在前,武衛在後。

值勤屯衛傳令,先在點將臺前二百步設靶,每人限射三箭。

勳衛先射,武衛後射。

比試甫起,即有軍士擂起戰鼓,鼓聲咚咚,撼人心魄,為參加比試的將士助威。

三十二人依序射完,李世民、宇文承趾和來峻成績最好,三個人都是三箭穿靶心而過。

其它人等,羽箭雖未能穿過箭靶,也以中靶心者居多。

但竟然有兩人,三箭之中脫靶兩箭,僅有一箭中靶,全場將士為之鬨笑,紛紛議論是哪家的紈絝子弟。

全部射完之後,雲定興做了講評。出征在即以鼓舞士氣為主,他對錶現好者進行了誇讚,對錶現差的並未進行斥責,而是鼓勵成績最差的兩人要刻苦練習,爭取來日戰場殺敵。

講評過後,雲定興又問,可有人能射三百步?

李世民、宇文承趾和來峻三人同時上前,都說可以射三百步。

宇文承趾見李世民也想和自己爭個高低,心中有些不快。

他斜眼看了一眼李世民,挑釁道,「一個用兩千匹馬換來的武衛,竟然還想在此逞能?」

李世民也不生氣,平靜說道,「是不是逞能,比過才能知道,你想怎麼比,我都奉陪到底。」

雲定興見兩人較上了勁,卻含笑不語。

在他看來,競爭越激烈越好,可以更加激發全軍計程車氣。

如果都不敢挑戰,全體將士死氣沉沉,哪裡會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

對出征將士來說,要的就是熱血沸騰,有一種不服輸的勇氣。

他下令鼓手擊出進擊的節奏。

鼓聲「咚咚」,響聲震天。

全體將士,肅然而立,等待三人展示他們的高超箭術。

箭靶在三百步外擺好,依次由宇文承趾、來峻、李世民來射,仍是各人限射三箭。

宇文承趾、來峻的確神勇,他二人敢於輕視李世民,確實是身手不凡,有驕傲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