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緊急,召李世民到左屯衛將軍府報到。

李世民立即著戎裝到左屯衛將軍府,拜見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

雲定興曾任衛尉少卿,是李淵的前任,素來與李淵關係甚好,也和李世民極為熟悉。

雲定興告訴李世民,至尊皇帝在雁門被突厥圍困,傳詔天下將士到雁門救援。左屯衛將軍府屬下將士,明日辰時在城東校場點卯,各人自備軍械裝備,大軍三日後起程。

原來,八月初楊廣巡視北塞。

突厥始畢可汗率領十幾萬名騎兵,策劃襲擊大隋皇帝楊廣的車駕。義成公主派遣使者向楊廣報告發生了變故。

八月中旬,為避開始畢可汗的偷襲,楊廣的車駕迅速馳入雁門城防備。齊王楊暕率領後軍進駐了崞縣。

隨後,突厥軍隊包圍了雁門,隋軍上下驚懼恐怖,拆毀民房用作守衛城池的材料,誓死守衛雁門城。

城中有軍、民十五萬人,糧食僅夠二十日之用。

雁門郡四十一座城池,突厥軍隊已經攻破了其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門、崞縣沒被攻下。

楊廣親自巡視軍隊,他激勵將士們,「爾等努力抗擊突厥賊兵,如能得勝而還,凡守城有功者,無官者直接敕封六品,賜錦百段;有官者加官進爵。」

楊廣不時派人慰問守城將士,在他的鼓舞下,守城將士誓死守城,晝夜抗擊突厥軍隊攻城。

突厥人長於騎射,攻城是其所短,再加上守城將士誓死抵抗,雁門城久攻不下。

在堅守雁門的同時,楊廣下詔,命天下將士速到雁門救援,派數路輕騎,突圍向外送信。

信使到處,各地郡守縣令都競相應召準備救援。

屯衛大將軍雲定興接到詔書,當即點兵整訓,準備出征。

觀音婢聽說,左屯衛將軍府徵召李世民,心中就開始憂慮,最怕他被派去出征打仗。

兵者,事關死生之事,不可視作兒戲。古往今來,無數青壯兒郎血染沙場,慷慨赴死,從此一去不歸。朝廷二次征討遼東之時,三十餘萬隋軍渡遼,兵敗逃回者,只有二千七百人。

李世民走後,觀音婢便在房中焦急等待,想早點知道屯衛將軍府徵召所為何事。

李世民辭別雲定興,回到唐國公府。

觀音婢見李世民回來,迫不及待地問他,「是不是要徵召你去打仗?」

李世民不慌不忙,並不急於回答觀音婢。

等覃蘭服侍他脫去戎裝,換上便裝,李世民才上了羅漢床,坐在觀音婢身旁,笑著對觀音婢道,「確是要出去打仗。」

觀音婢一聽要出去打仗,心中更加焦急,她催促李世民,

「你趕快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世民將楊廣在雁門被突厥圍困,下詔命天下將士出兵救援的事告訴觀音婢。

觀音婢聽後,心中有一萬個不情願,她更加為李世民的安全擔憂。突厥人素來彪悍,尤善騎射,與征討遼東相比,更加兇險。

她見李世民一臉輕鬆,好像對此次很樂意的樣子,就問他,

「你覺得有必要為楊廣這樣的昏君拼上性命嗎?」

李世民見觀音婢憂心忡忡,笑著安尉,

「我也不是傻子,以後還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怎會去輕身涉險?」

「我知道此次出征,建功立業事小,保住性命事大。」

「不會為了楊廣許下的高官厚祿,去誓死拼殺。」

觀音婢提醒李世民,「我們剛讀過《尉繚子》,世民阿兄應當明白,軍令無情,臨陣退縮,立斬不赦。」